当前位置:平毅 -> 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策略研究
上传:平毅(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4月11日 状态:正常
提高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策略研究
平毅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在4+2模式下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孩子们的胆子更大了,思维更活跃了,个性更突出了,表现欲更强了,他们有了更多独到的见解,独特的体验,常常能个性化的解读文本。但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困惑的地方: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问题,一件事,往往反复说了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不清;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们个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未被抽到的同学根本无心倾听同学的发言,有的继续高举自己的小手,恨不得马上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与附近同学窃窃私语,说些和课堂无关的话题……这些习惯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鉴于此,有必要对提高学生课堂倾听能力进行策略研究。
(二)现状分析
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教学策略,国内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一方面,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值得我借鉴;另一面,基于我这方面的关注才刚刚起步,但对于我来说,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尝试过许多办法,但由于不同的学情和不同的操作效果不明显。由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了解影响学生倾听的因素(学生自身方面的、学习环境方面的、教师教学方面的),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掌握指引学生倾听的教学策略。
二、问题的界定
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细心地听取。倾听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倾”和“听”,倾是指倾向性和关注性,它不等同于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教学策略,即教师运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引导小学生细心地听取言谈者的表达内容,并使之在头脑中转换成能够理解或接受的现实意义的教学谋略。
(一)研究对象
四年级一班全体学生30人
(二)研究范围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研究步骤及时间规划
三、课题实验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开展前期调查 (课堂观察、学生访谈、问卷调查),学习相关理论。
2、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2)定期开展课堂追踪,及时调整研究计划、方案
(3)收集有关行动小方案、学生调查问卷及其他资料
(4)小结,规划下阶段研究要点
3、实验总结阶段:2014年6月25日 进行成果全面检测,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对研究中获取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撰写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