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水乡行》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主动积累优美词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水乡人的勤劳,同时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民的勤劳,体会作者对水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背诵激情,揭题简介作者。
师:上课!师:这节课每小组的组长继续给组员的倾听情况作出评价,老师继续会对5个小组作出评价,评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和倾听小明星。现在上课。
(现在就考考大家的记忆力——背几首诗词,好吗?
(投影出示《清平乐》,生背诵)
师: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的景色。
师:对。不过,老师给你纠正一下,这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词跟古诗的区别就在于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明白吗?
(生点头)
师:这首词写的的确是江南的景色。江南是个好地方啊,很多人都喜欢,有词为证:
(学生背诵《忆江南》)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些诗词中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提到了一种事物,是什么?
生:水!
师:的确,(出示图片)江南是水的世界,这里河道纵横,云水相连,绿树红花,流水潺潺。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水乡”,诗人沙白曾经到江南体验生活,回来后便写下了一首小诗《水乡行》,你想一想:这里的“行”是什么意思?
生:“行”就是走的意思。
生:“行”就是旅行、游玩的意思。
师:今天我们就跟着诗人一起到江南走一走,看一看,去领略水乡的迷人风情,去感受水乡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这首小诗,朗读时,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
(生练读)
师:谁愿意把这首诗为大家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全文)
师:读得很流畅,而且没有读错的字,好!老师再给你提个建议,声音再——
生:大一点。
师:大家都感觉到了。这么好的嗓音大家都想听得清楚些,好不好?
(生点头)
师:下面再请这位同学读课文。不过老师要给其他同学布置点任务啦。什么任务呢?出示自主学习任务:1、正确、流利地朗读《水乡行》《威尼斯的小艇》。并完成以下任务:(1)标出段号,(2)圈画积累的词语。(重点圈画带拼音的词语)2、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的哪些景物?读了这首诗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读全文,声音明显提高。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并进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后展示,小组长要给组员划定倾听等级。
二、合作交流。
师:现在谁能谈谈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的哪些景物?
生:写了稻田的景色。
师:对。写了稻田(板书)
生:这首诗还描写了水乡的路。
师:对。还写了水乡的路(板书)
生:还写了每户人家。
师:每户人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中写道“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师:对,是几户人家。请同学们读读第三小节,看写了什么?
生:写了水乡的门。
师(微笑):水乡的门?怎么讲?
生:榴火自红,柳线舞;家家门前锁一副!
师:哦。家家门前锁一副,写的还是什么地方?
生:家家。
生:人家。
师:联系课文的第一节的“进庄出庄”一把橹,我们可以把对“人家”的描写归纳为对水乡的“村庄”的描写。(板书)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首诗按顺序写了水乡的路、水乡的村庄、水乡的稻田等地方的景色。那么你读了这首诗之后,感觉怎样?
生:我感觉水乡的景色挺美。
生:我感觉水乡挺安静的。
生:我感觉水乡很热闹。
生:我感觉水乡跟我们这里完全不一样。
生:我感觉水乡的人很热情。
……
师:每个人读完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尽管大家的感受不尽相同,但是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已被诗中所描绘的独特的水乡风情所吸引,下面我们就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跟随作者去领略那迷人的水乡风韵。
(出示阅读提示)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首诗,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或几节,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再带着你的感情把它读给同学听。
(生自由读文)
三、交流展示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为了交流方便,我们按顺序来读,好吗?谁愿意读第一小节?
(一学生读第一节)
师:读了这小节之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水乡的路到处都是水和云。
师:什么叫“水云铺”?
生:水乡的路是用水和云彩铺成的。
师:水和云彩铺成的路会是什么样子?那会是怎样的画面?
生:水上面倒映着云彩,人们进庄或者出庄都要划船。
生:那里有许多的水围绕着小村庄,水倒映着天上的白云。
师:他用了一个字,“白”云,你感觉是不是更美了?
生:是的。
师:你再说说。
生:水乡的小河倒映着蓝天上的白云,小船在云彩上滑行。
师:“小船在云彩上滑行”,多美妙的诗句啊!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享受这美好的画面。这是一条水和云铺成的小路,路上会有什么?
生:这里有潺潺的流水、蓝蓝的天空。
生:这里有白白的云朵、青青的小草、各色鲜艳的小花……
师:多美啊,这哪里是路啊,这简直就是一幅——
生:优美的画卷。
师:在这样的路上,划一艘小船,听橹声吱悠吱悠,水流哗啦哗啦,就像一只快乐的乡间小曲。此时,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来——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就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这个小节。
(生读,感情不太投入)
师:你觉得美吗?
生:不太美,表情不够。
师:你能来个“美”的吗?
(生再读,仍不够理想)
师:比刚才的同学有进步。大家在读书的时候,眼前要有画面,耳畔要有声音,那样读出来才有味。听老师读一遍,你有什么感受?(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特别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夸奖。
生:我好像看到一个人吱吱悠悠地摇着撸,在小河上划船进庄。
生:我好像听着一首优美的乐曲。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大家就像老师一样,边想画面,边读诗句,你能读得比我还出色。
(生自由练习)
师:谁来读?
(指读、齐读第一小节)
师:顺着这样一条富有诗意的路,我们进入水乡村庄。那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谁来读二、三节?
(一生读)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该怎样读?
生: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满树都是渔网,渔网遮住了门,就好像门帘一样。
师:说得好啊,就好像门帘一样,说明什么?
生:说明那里的渔网很多。
师:对呀,渔网很多。你再读读这小节,还有哪些词句也在讲渔网多?
生:渔网做门帘,挂“满”树。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她把一个字读得很重,想说明自己的意思,是哪个字?
生(齐):满。
师:给大伙说说?
生:从这个“满”字我体会到,渔网很多,已经把树盖住了。
师:可见渔网之多。
生:这里只有几户人家,渔网就把树挂满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他的意思是说,人很少——
生(齐):网很多。
师:还有补充吗?
(生不解)
师:听老师读,“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故意重读“走近”),你怎么想?
生:渔网已经遮住了房屋,只有走近了才能看到住户,可见渔网太多了。
师:面对这么多的渔网,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
师:渔网做什么用的?
生:捞鱼的。
师:捞鱼的?
生:网鱼的
师:网鱼的?
生:捕鱼的
师:对,这样说才合适,渔网是捕鱼的工具。你能想象捕鱼的情景吗?
生:渔捞上来的时候,在渔网里直蹦。
师:网里的鱼活蹦乱跳,多生动啊!
生:渔民们捕到这么多鱼,个个都美滋滋地乐着。
生:一张大网撒到河里,捞上来很多很多的鱼。
师:几个同学每人想到了一个小画面。我们把他们几个同学的画面拼接起来,一起想象渔民们捕鱼的画面。
师:在微波粼粼的湖面上——
生:渔民们驾着小船,撒下渔网。鱼儿在渔网里活蹦乱跳,渔民的脸上挂满笑容,他们的歌声在广阔的原野上飘荡。
师:说得真好!你觉得这里的人们怎么样?
生:这里的人们很幸福。
生:这里的人很快乐。
生:这里的人很勤劳。
生:这里的人生活很饱满。
师:生活不能说饱满,能换个词吗?
生:生活很美满。
生:生活很富足。
师:这样说好。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水乡的人们生活美满、富足,他们辛勤劳作,幸福快乐。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这一节。
(一男一女两生读后,齐读该节)
师:一种富足、快乐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再读第三节,这一节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那个没回答过问题的男同学,你来。
生:石榴花都开了,像火一样红;柳条在风的吹动下,翩翩起舞。
师:多美呀!用了个成语,翩翩起舞,真好听。
生:柳条像一位跳舞的小姑娘,在舞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师:不是在“舞”中翩翩起舞,应该是——
生: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那个男同学想说什么?
生:石榴花开了,红彤彤的,像着了火一样;柳条在微风中摇摆着柔软的身子,翩翩起舞。
师:很有想象力。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刚才大家都说柳条怎么怎么样,而诗中用的是那个词?
生:柳线。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渔网像线一样。
师:哦?不对的。你再说。
生:柳条细得像线一样。
师:那说明柳条非常——
生:细。
师:非常非常的——
生:软。
师:那你读的时候就要读出柳丝之细,之柔软;还要读出石榴花的红。自己读读试试?
(生自由读,然后指读)
师:我感觉,榴火不够红,柳线也没跳起舞。你看,这一红一绿,一动一静,美吗?谁再试试?
(一生读)
师:不错,有进步。那位男同学再来试试。
(一男生读,师发现不够韵味,便范读,生练读)
(一生举手)
师:怎么了?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请说。
生:为什么是榴火自红,“自”是什么意思?
师(转向其他同学):你们注意到了吗?
一男生:老师,我能回答他这个问题。“自红”就是自己红了。
师:自己红了,不是别人染的,是吗?
(生笑)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叫什么名字?
生:刘新。
师:哦。大家要向她学习,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叫榴火“自”红呢?
生:那石榴花是自然红的。
师:说得好,这石榴花不需要映衬,不需要点染,它就是那么红,那么艳,那么美。红得像——
生:红得像火。
生:红得像霞光。
生:红得像一团火。
师:对,红得像一团火,象一团跳动的火!石榴花开得怎么样?
生:茂盛。
生:漂亮。
生:生机勃勃。
师:你看,这个字多么值得大家研究啊。
师:我们再来读这一节,要读出石榴花的火红鲜艳,读出柳丝的柔美舞姿。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水乡村庄的景色,大家看,如果说满树的渔网让人感到单调的话,那么家家门前的石榴花,那翩翩起舞的柳丝,则让人感受到了勃勃生机。多么独特的水乡村庄啊,宁静中透着繁忙,美丽中充满淳朴,谁来读读这两个小节,读出水乡村庄的宁静与美丽。
(指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受刘新的启发,我也有个问题:为什么家家门前锁一副?
生:因为人们都去捕鱼了。
生:因为人们都去种田了。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要找人,稻海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
师:对,这就叫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这小节讲的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金黄的稻田里,青蛙呱呱地叫着。
师:金黄的稻田,呱呱的蛙鸣,这叫有声——
生:有色。
师:多美啊。还有吗?
(生无语)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诗中没有说稻田,而是说什么?
生:稻海!
师(板书“稻海”):怎么讲?
生:形容稻田很大、很多。
生:稻田面积很大,像一片海一样。
生:稻子很多,像大海一样,一望无际。
师:是吧?一个“海”字,你要读出稻田的——
生:一望无际。
师:对,一望无际。(出示图片)一望无垠的稻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微风吹来,哗——哗——哗——就像海上的——
生:波浪。
师:所以人们称之为“稻海”。走进稻海,看不到一个人,却听到了——
生:青蛙的叫声。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从“踏停蛙鼓”体会到了青蛙的叫声。蛙鼓就是指青蛙的叫声。
师:踏停蛙鼓,这是停了蛙鼓
生:我从这里知道是人们踩到了青蛙,本来青蛙是在叫的,人们一踩,就不叫了。
(师生大笑)
师:是吗?踩到了青蛙还是这种叫声吗?我佩服你的想象力,但你的想象是不合情理的。“踏停蛙鼓”并不是踩了青蛙。
生:我的理解是,人们的脚步只要停下来,就能听到青蛙的叫声。
师:不停下来呢?
生:人们的脚步声惊动了青蛙,他们就不叫了。
师:现在,我就走进了稻海深处。你们就是一只只小青蛙。我走到这里,你怎么不出声了?
生笑:不敢叫了。
师:我到你这里了!
生:我也不叫了。
师:我走到哪里,哪里就停止了蛙鸣。这就叫——
生:一步步,踏停蛙鼓!
师:不是踩了青蛙。
(师生笑)
师:为何叫“蛙鼓”啊?
生:因为青蛙叫声像鼓一样。
生:因为青蛙叫声很大。
生:因为青蛙很多。
生:因为麦子丰收了,青蛙的叫声就像敲响了丰收的大鼓。
师:哇,真有想象力。只是不小心说错了一个字,不是麦子,而是——
生:稻子。(生笑)
师:大家都知道,青蛙是益虫,青蛙多了,庄稼就长得好,稻子就能获得丰收。所以一位诗人写过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
生:听取蛙声一片。
师:是啊,叫声这么大,这位同学说是擂起了丰收的大鼓,要我说,它们一定在喊,喊什么呢?
生(齐):丰收啦,丰收啦!
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股丰收的高兴劲,来读这一节。
(一生读)
师:你们听出高兴劲来了吗?(出示画面)看,眼前是广阔的稻海;听,耳边是阵阵的蛙鸣;不,那不是蛙鸣,是人们欢庆丰收的锣鼓!你再试试。
(指读)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海不够大。
师:那就再大一点。
(生再读,进步明显)
师: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已经游览了水乡的路,参观了水乡的村庄,探寻了水乡的田野。这里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红有绿,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我们即将踏上归途,这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蝉声住,水上起暮雾;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橹。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没回答过问题的同学,你来试试。
生:到了晚上,蝉停止了鸣叫,水面上起雾了。儿童们解开缆绳,划起小船,送我们出庄回家。
师:说得多好啊!你怎么知道是晚上?
生:因为水上起“暮”雾,“暮”就是晚上的意思。
师:你看,他读书多仔细啊。“起暮雾”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生:晚上,蝉声停止,湖面上飘起白茫茫的薄雾。
生:晚上,湖面上起了雾,水汽缭绕,蒙蒙胧胧,飘飘渺渺,就像仙境一般。
师:多美呀!
生:从“一手好撸”我知道水乡的小孩划船的技术很高。
师:记得诗的开头说的是“进庄出庄一把橹”,结尾是“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撸!”孩子尚能一手好撸,大人的划船技术自然更是了得。谁能用夸赞的语气读最后一节?
(一生读,齐读)
四、拓展提升。
师:请大家看黑板。刚才我们跟着诗人沙白游览了水乡的风情,这里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活的画儿,它们连起来,就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
生:人在画中游。
师:水乡之行,就是一次赏画之旅。现在我们都坐在船上,即将离去,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
生:留恋
师: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
(生练读)
师;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
(生配乐朗读全文,感情真挚。)
师:读得真美!喜欢旅游的同学,有时间可以到江南水乡一游,去领略水乡的路,水乡的人,水乡的情!
五、布置作业
师:这首诗就读到这里。给同学们留点作业,请大家从中任选一题完成。(投影出示,请学生读)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篇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水乡一游,看看新农村建设中的水乡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师:各小组汇报小组成员上课倾听情况,汇报最好的和最差的,并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经汇总优胜小组为勤奋小组,倾听小明星为黄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