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目标:
1.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 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认识和理解
“门帘、石榴、一副、蝉声、缆绳、威尼斯、小艇、翘起、船舱、操纵、祷告、雇定、簇拥、静寂、桥梁、笼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进入情境:
多媒体课件出示水乡视频。教师展示并讲解。师作介绍: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
学生谈看后感受,激起读文兴趣。引入课题:著名作家沙白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二、自主学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水乡行》并完成以下任务:(1)标出段号,(2)圈画积累的词语。(重点圈画带拼音的词语)(3)概括说一说这两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正确认读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红色词语的含义(写在语文书上)。
“门帘、石榴、一副、蝉声、缆绳、威尼斯、小艇、翘起、船舱、操纵、祷告、雇定、簇拥、静寂、桥梁、笼罩”
【理解有困难,可借助字典。】
正确认读“帘、榴、蝉、缆、艇、纵、姆、雇”八个生字,会写“帘、榴、副、蝉、缆、尼、艇、翘、舱、纵、祷、雇、簇、寂、梁、罩”16个生字并能找出形近字,给它们组词。
预设
1《水乡行》主要以作者参观游览的顺序,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光长卷,它是一首现代诗,篇幅短小,清新自然,饱含作者的情感,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教材。
。
三、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课文朗读和词语认读吧!
四、拓展提升:老师检测。
第二课时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能够认读这两课8个会认的生字,会写16个要求会写的字。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水乡行》。
二、自主学习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并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组词。
【1字2词写在语文本上,查看“学习资源—生字书写”。】
合作交流:
此项任务完成之后,请同伴互相检测生字书写,可以书空笔顺或听写。
拓展提升:教师听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
第三、四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
派代表朗读这两篇课文。
二、自主学习
自己朗读课文,《水乡行》思考以下问题:
跟随作者一起“水乡行”,作者怎样游览的顺序?谈谈水乡给你的印象?
提示:先在书上勾勾画画,可以试着做出批注,然后将自己的思考发表在“合作交流”中。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交流,组长负责组织归纳整理。
2、全班交流:老师在浏览同学的帖子时发现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预设】
(1)学生交流预设:
1、这首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
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2、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1“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水乡的路就是河流,“水云铺”写的是河水清澈,天上的云彩倒映水面的情景。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酿造出一种水之清澈,映照蓝天白云,天水合一的意境。 “进庄出庄/一把橹”,人不在陆上走而在水上行,你就这样走进了环境洁净、没有污染的村庄。撑一把橹,划过“水云铺”的路,村庄里“渔网作门帘/挂满树”。于是,你看到是渔网挂满每一棵树,像门帘似的将一切围得严严实实,只见“几户人家住”,四周一片寂静。
2、“榴火自红,柳线舞”。一个“自”字,一个“舞”字,展现了榴花的蓬蓬勃勃的盎然生机,柳条迎风飘舞的婀娜多姿。火红的榴花热热闹闹地簇拥着细柔的柳条跳着轻盈的舞;树阴下掩着间间茅屋,门上挂着锁——原来人们都劳动去了。现在正当农忙季节,因而“家家门前/锁一副”,要寻人只有去那“稻海深处”。读至此,不禁让人体会到了水乡人的勤劳能干。
3、“稻海深处,踏停蛙鼓”。稻如海,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是辛勤劳动的硕果。 因人的脚步声惊动了青蛙而停止聒噪。诗人用“踏停蛙鼓”一语写出了人的行为和蛙的反应。
4、“蝉声住,水上起暮雾”。天色已晚,水汽升腾,烟雾缥缈,诗人就要离去。柔和静谧中, ——你如同看到儿童娴熟驾船,悠然自得;你似乎听到水声轻响,橹声悠悠;好一幅优美清丽的水乡生活画卷。连儿童都是一手好橹,可见水乡人的能干;忙碌中还要儿童相送,可见水乡人的热情好客。
1、“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
2、“快”,用“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水蛇在水里游动,行动灵活自如,用水蛇比喻小艇行动快,就更能使人形象地体会出小艇这一特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
4、白天,威尼斯因小艇而变得热闹而富有生气。
(1)第五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拟人写静、以有声衬无声等方法,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2)对事物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要眼看心想,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事物的主要特点。
(3)、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精彩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