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关春华 -> 研究方案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上传:关春华(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4月11日 状态:正常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经过几个月的课堂观察和亲身实践教学,我发现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往往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很多时候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因而进行此项研究。
(二)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应用只是表面上有“小组合作学习”的
形式,在实质上,却与合作学习的主旨和精髓相去甚远,因而就出现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和误用。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走进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的较多。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问题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3-6人组成的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
(一)研究对象
小学生
(二)研究范围
精英未来学校四年级学生
三、研究步骤及时间规划
1、问题的初始调查(2014年3月16日-3月26日)
采取课堂观察的方式,记录每个小组合作交流时的表现
2、问题归因(3月27日-4月4日)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和同行研讨,分析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原因。
3、制定措施与方法(2014年4月5日-2014年4月15日)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同行研讨、课堂观察,制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措施与方法。
4.实施阶段(2014年4月15日-2014年6月15日)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制定的措施与方法,不断反思、总结。
5.总结阶段(2014年6月16日-2014年6月30日)
总结各阶段研究资料、研究案例,进行课题研究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