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张建辉 -> 研究方案
提高全班交流展示环节实效的行动研究
上传:张建辉(二年级.选修课教师) 上传日期:2014年03月17日 学生评价:0星 状态:正常
一、问题的提出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学习主要经历两个主要阶段,即自主建构阶段和社会性建构阶段 ,因此,新课程改革把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而且,通过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 生以下21世纪核心技能:1.对新的、不同的观点持开放的心态并积极回应;2.确定并提出有意 义的问题,以澄清各种观点,并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3.能够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清楚有效地 表达想法和观点;4.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用于研究、组织、评估和沟通信息,并且对围绕信息 获取和使用的道德或法律问题有基本的理解;5.行动富有责任心,铭记社会的总体利益。
正式基于以上两点,我校把合作交流作为“4+2”教学模式中重要一环。在合作交流中,师生 分享各自观点,解决疑问,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拓宽对问题的理解。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合作交流往往是无效的或低效的。尤其是全班交流展示环节,很多时候展示小组对自己展示 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台下倾听的学生更是不知所云,很多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台上 台下不能形成有效的交流互动,往往是“一哄而上”,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所以,本课题以“ 提高全班交流展示环节的时效”作为主要研究重点,以期找到能够有效提高全班交流展示环节 时效的措施与方法。
二、问题的界定
(一)什么是全班交流展示
全班交流展示指的是,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之后,各小组在班级内展示本小组作品的特定教学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有:
1.分享各组作品,加深、拓展对知识的理解;
2.锻炼交流和表达能力;
3.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研究对象
三、四年级五个班级
(三)研究内容
1.影响全班交流展示环节时效性的主要原因研究
2.提高全班交流展示环节时效性的措施与方法研究
三、研究意义
找到能够有效提高全班交流展示环节时效的措施与方法,提升本班教学效果,此外抛砖引玉,为其他老师提供些许参考经验。
四、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全班交流展示过程中问题的现状及原因。了解学生对提高全班交流展示时效的措施与方法的思考,把学生的思考纳入研究方案之中。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影响全班交流展示环节的原因及提高时效的措施与方法。
(三)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提高全班交流展示时效的措施与方法的有效性,在不断实践中寻找到有效措施与方法。
五、研究计划
1.问题初始调查(2014年3月17日-2014年3月23日)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同行交流,了解问题现状及原因。
2.问题归因(2014年3月24日-2014年3月30日)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和同行研讨,分析影响全班交流展示时效的原因。
3.制定措施与方法(2014年3月31日-2014年4月6日)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同行研讨,制定提高全班交流展示时效的措施与方法。
4.实施阶段(2014年4月7日-2014年6月15日)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制定的措施与方法,不断反思、总结。
5.总结阶段(2014年6月16日-2014年6月30日)
总结各阶段研究资料、研究案例,进行课题研究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