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022课标 -> 学习日志
2022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上传:刘亚茹(?) 上传日期:2023年02月02日 状态:正常
郭华教授带来的《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讲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做,2022版义教新课标有什么特点,内在逻辑是什么,修订重点和亮点又有哪些。直播中,郭华教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解读:
一、基本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郭华教授将从课标的修订目标、特点与功能、用户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二、基本做法与追求
1.借鉴国际经验、反映我国义教阶段实践探索的优秀成果;
2.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突出内容的动态、活化及其与学生活动的主动关联;
3.引导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
4.强化素养导向的质量观,引领教学评价改革;
5.做好学段衔接,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中衔接,一体化设计;
6.初步考虑六三制、五四制并存的局面,在相关学科为五四制的实施提供适当建议。
三、义教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
2022年义教课标与2017版高中课标基本一致,但更简明;相较2011版义教课标,则有新增。
四、修订重点、课标亮点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自觉转向。
2.课程结构化:让学生进入课程。
3.跨学科主题学习:一种积极稳妥的课程设计。
4.学业质量:素养导向的评价观。
5.课程实施。
郭教授提出:目标就是素养导向,要让素养落地,要做到能用——课标在思想上、科学性上没有错误,是正确的。管用——真的是能发挥作用,在内容上是系统的,方式是适宜的,也可操作,也有指导性。好用——就是简洁清晰,具体丰富。核心素养要把散落在、隐含在原来课标里的那些培养人的东西凝聚起来,提炼起来成为一个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变成课程设计的最重要的部分。课标修订要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课标研制的最重要要素,再也不是仅仅提供内容,同时要提供学生应该怎么学习,努力让课程内容活起来、动起来,变成一个立体的三维结构,让学生对概念不断理解、反复认识和运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让核心素养落地,才能真正落实课标要求。此次修订,各课程标准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大任务、大观念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以此作为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在学习内容安排层面落实减负、增效、提质。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主动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理念化为行动,让教学行为真正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愿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素养。新课标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