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022课标 -> 学习日志
2022年新课标观后感
上传:李硕营(无) 上传日期:2023年02月02日 状态:正常
读了2022版新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更加了解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强化核心素养
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与生活结合展开教学体验,有助于增强感受,以推动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进行对比学习,进而强化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目标更加准确和完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将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在新课程标准中,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素养,还有助干他们利用头脑来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引导数学感知,推进感悟提升
数与运算的教学,通过整数的运算,感悟整数的性质;通过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悟计数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与小数有关的数学文化,理解,描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进一步提升数感。例如在讲解到小数除法知识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内在联系,以这种方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还应当采取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数学计算问题与现实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计算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三、提炼知识模型,深化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总目标中提到要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内容是以螺旋型结构排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在第三学段数量关系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目字母表示的一般性,形成初步的代数思维。用字母表示的教学要设计合理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性质和规律。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不仅要认真做好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钻研知识,找准课堂的学习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及时地巩固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