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022课标 -> 学习日志
《2022课标》学习心得
上传:张梦寒(?) 上传日期:2023年02月02日 状态:正常
寒假期间,我有幸通过网络聆听了郭华教授《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受益匪浅,下面我将简单谈一谈我关于本次讲座的一些收获。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新增的一个重点就是“课程内容结构化”,通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真正让学生进入课程。郭华教授指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需要教师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做努力: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
望,才能落实好课标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现不是简单的学习方式转变,单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并不能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切忌让课堂上成“表演课”。我们要实现的是课程“内容”上的结构化,需要思考学生在课程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更重要的是应该怎么学习知识内容。
二、知识内容的纵向结构化。
纵向看,课程内容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找到课程的内在逻辑的、纵向的进阶,注重知识学习的内在联系,使得学生头脑中能够形成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知识应该是立体的,是动态的,不能是孤立的、简单的线性排列。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贯穿的文脉和气脉。例如《出师表》是九下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除此之外,本单元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曹刿论战》,有反抗苛政的起义壮举——《陈涉世家》,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学习时,要将这些文章合起来贯通理解,学生将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另外名家安子顺之曾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这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抒情文章,所以在学习《出师表》时,也可以涉及到另外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会对古人的情感有不同角度的、更为全面的理解和体会。又或者初中阶段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杜甫的古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作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从中可以体会到杜甫思想的转变,对杜甫有更为深刻的了解,甚至会得到关于人生旅途上的一些帮助。单篇的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把知识点放在整体结构中去理解是更为正确明智的做法。
三、知识内容的横向结构化。
横向结构化指的是各门课程之间的横向相关与联通,即跨学科学习。通过营造真实的情境,追求开放的结果,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个人参与和努力的意义,去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现实中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语文学习离不开对政治和历史的了解,阅读文章离不开逻辑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同样又有作用于其他的学科领域。如《出师表》,学这篇课文,就要借助历史知识来解释。只有很好的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才能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主题,感受到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他不为名利、鞠躬尽瘁的高洁品性,而《出师表》的学习也会引发学生关于政治或历史上的一些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出师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政治与历史进行相关方面的思考,这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所在,它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从学科出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关于本次讲座的一些感悟和体会,思考较为浅显,还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