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度学习 -> 学习日志
深度学习与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上传:张迪(数学组) 上传日期:2023年02月01日 状态:正常
深度学习与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通过视频的学习,我明白了让学生从“浅层次学习”到“深度学习”更需要老师从“浅表教学”到“深度教学”的过度,而这条路注定是艰难的,是需要坚持的。听完课让我时而茅塞顿开,时而困惑不已,现我将学习内容总结如下:
一、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是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一体化。
崔教授通过案列揭示了传统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掌握事实性知识,鼓励再生他人的观点,激励“肤浅的学习”,限制了学生“高等级的思考技能,失去了学习应有的思维特质”传统课堂中,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却急于给出答案,形成了学生不倾听、不思考、不发言,等待老师和盘托出的“懒学生”,即“教师发起-学生回应—教师评价”。“深度学习”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发生改变,我们的观念跟不上,那么学生只会永远停留在浅表学习。深度学习只有在教师引领、教师布置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才会成为优秀的学习者。
二、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崔教授首先明确:“深度学习”不是指有深度的学习,低年级也可以深度学习,它有认知过程的维度。它的基本特征是:
1.深度学习的内容需要有机整合。信息整合包括“内容整合”与“过程整合”。知识不是零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的牵连与整合。
2.深度学习过程属于建构反思。它是个体在某特定社会环境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理念、理论或假设等智慧产品。这里崔教授提出“项目学习”的概念,它的完成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真实情况、驱动型问题任务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最后有项目成果作品。
3.深度学习目标旨在迁移运用。深度学习要求深入理解新情境的基础上,对关键要素进行判断和把握,新情境中分析判断概念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并将原则思路进行重组性迁移运用。它与核心素养下的考试改革方向是一致的。
4.深度学习的本质基于批判理解。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理解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各种观点之间建立多元连接。
5.深度学习的根本在于问题解决。而深度学习与浅表学习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利用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复杂的问题正是学习深度的体现和必由之路。
三、从教材单元走向课程单元
何谓教材单元、课程单元呢?崔教授提出一个概念:“大单元”。大单元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一个主题(专题、话题、问题)为核心,根据单元目标,组织、联结学习内容,形成贯通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整体联系的最小的课程或学习单位。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是: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基于深度学习的课程单元,是由浅表到深度、低阶到高阶、点状到结构的过程。它的特点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追求;以“目标达成”为指标;以“结构设计”为手段;具备各课程要素的学习单位。
在深度学习要求下,我们的课程单元教学必须具备:整体性,即组成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结构性,即从外部的“认知结构”内化为“知识结构”;进阶性,即完成“引入和探讨—综合和系统化—深入和拓展”的思维进阶;生成性,落脚点是新知识、新方案、新产品的诞生。总而言之,深度学习犹如“产婆术”,它是“建构”到“生成”的过程。
通过视频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更多的是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深度学习之路任重道远,我也明白知易行难,祝愿自己稳稳当当地走在深度学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