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 学习日志

拒绝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做应试教育

上传:左晓晓(数学组)      上传日期:2023年01月31日      状态:正常

拒绝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做应试教育

学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有感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原则:

1、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2、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3、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充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加以熟练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以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转化问题,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这种积极处理问题的习惯和品质。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在当年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中反映,而是在他们未来的成人生活和职业中体现.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其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生活,需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注学生,老师教了学生不一定能学会,如何让学生学会,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它包含三层意思“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要关注全班每一位学生,而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学生。不尊重学生,就无法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尊重学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
(二)赏识学生
教育与人性的最佳切合点是什么呢?是赏识。这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历经20年磨难探索出的结论。赏识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不断走向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暗示”,属于一种正强化行为。赏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和专长;赏识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赏识每一位学生对权威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赏识能培育学生的信心、责任心、兴趣、爱好;赏识能开发学生潜能;赏识能发展学生个性。因此,赏识学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三)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是《学记》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也是迄今我国德育工作一条重要原则,旨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即优点长处。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即缺点短处。塑造学生健全完美人格,长善救失,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因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最优秀的学生,人格全貌也不可能“完善无缺”。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择善去恶,强化优点,淡化缺点。此侧重培优而言。另一方面,即使品德最差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积极的因素,只是因他们身上消极因素占了优势,积极因素被掩盖了,只要我们怀着积极的心态,留心注意,总能找出隐藏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捕捉闪光点,诱发闪光点,使其自身逐步增长其克服缺点和错误的的内在精神力量,促使其内部矛盾转化,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措施。此侧重补差而言。最后,长善救失,要选准教育时机,不论是完善优秀生,还是转化后进生,抓住契机,及时教育,以达最佳效果。
(四)培养习惯
习惯是一种惯常行为模式,有人讲,习惯即人格,它有巨大的力量,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人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有多少种行为,就会有多少种习惯,无论是内隐行为,还是外显行为,概不例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我们要掌握神游学生心灵的本领,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实施实践活动,以及运用长善救失方法后,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用杰出人物的好习惯成就大事业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更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教师、家长示范,学校、家庭齐抓
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一半时间在家中度过。因此,我们要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
3、有目标的持久训练
美国的心理研究表明,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是一个大致的概念,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行为习惯,训练起来,时间也不相同。但是有一条,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开展“一加一减”活动,即根椐学生实际,在30天内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同时,去掉一个坏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的时期,新的特点,我们坚信:掌握了神游学生心灵的本领,营造了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实施了班级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必然塑造出学生健全的人格。

  拒绝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这一词早些年一提出大家都认为素质教育是好的,也很快得到了响应。在公开课上进行探究表演课,下来则还按老样子进行应试教育,所谓穿新鞋走老路,我们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不只是成绩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关注的不是现阶段而是长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人。在数学学科中巧妙设计问题,通过设问和情景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做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