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面向个体的教育》第三辑有感
1. 心中要装大目标
我国大部分校园,指引人的路标是设立在交叉路口,提醒你应该走的方向,你该去何处,走何路,早已为你确定好,你没有思考自己想去哪,所以目的地到底在哪里,始终是一个你不愿意多想的谜底。
而在西方的校园里,标志一般设立在校园的各个显要的位置,其实是一个校园平面图,在这种示意图里,更多的是选择,你需要驻足观察,停下来思考,你要去的地方。
日本马拉松选手的分解小目标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分段实现大目标的智慧,我们不仅要心怀大目标,知道前路如何走,更要有懂得规划目标的智慧。
2. 教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
我们的岗位职责尽管需要不断的帮学生解决问题,但是教育的本质却是教会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而,在可能的情况下和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是我们应该念念不忘的原则。
3. 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
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因为缺乏生长想法的土壤,学生的想法在校园里能否被倾听,能否被尊重,能否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学校、老师为他们提供足以生长想法的土壤,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才会诞生。
4. 过节的样子
我们的生活中需要节日,校园里也需要节日,我们更需要仪式感,在校园里把节日营造成真正节日的样子,给学生该有的自由和放松,他们才能回报更好的自律和自主,他们才能真正的喜欢学校,,而不是被学校的规矩限制的不在生动活泼。
5. 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同伴
在老师和家长眼中,学校的定义就是孩子学习的地方,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跟老师同学打交道,朝夕相处的就是一个几十个人的小圈子,所以打破班级甚至年级的选修课以及社团的设立是学生扩大交友圈子的很好的方式。
6. 戏剧课,为男女生正常交往搭建平台
7. 重新定义早恋
很多家长和老师将青春期男女生之间的产生的情愫定义为“早恋”,所以一旦发现“早恋”问题,就会十分慌张,处理方式往往会过激,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多的是抗拒和抵抗,那么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早恋问题,明白异性之间的好感是青春期男女生正常的情感,以淡定的态度沟通交流,不要一味的限制和打击,而是引导他们把握好这种感情。
当然,也要把握好尺度,当原则性问题出现的时候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8. 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分学生
首先处分学生的制度必须公平公正,其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罚(比如学生犯错需要通知家长,妈妈脾气火爆,爸爸住院),但绝不能放弃原则,教育可以宽容但是不能迁就,让处分过程成为真正的教育过程,让处分的过程变成学生真实的成长过程。
https://v.qq.com/x/page/h0323dfkda7.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87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