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左脑和右脑,二者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左脑是理性思维,负责语言、逻辑分析、推理抽象、计算、语言记忆、书写、阅读等,右脑是感性思维,做一些难以换成词语的工作,通过表象代替语言思维,负责图画、音乐、韵律、情感等分工。
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技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思维导图是21世纪最有效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它可以实现思维可视化、提高大脑效能,大大方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21世纪最有效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提升工作、生活、学习质量。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提升工作质量。例如,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制定工作计划、记载多维工作笔记和会议要点、整理工作思路等。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例如,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制作购物清单、旅游计划等。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提升学习质量。例如,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制定学习计划、记载多维学习笔记、整理学习思路、创建知识框架等。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中提到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负载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促进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通过使用关键字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和倾听;通过图像的使用把关键字、颜色和图案联系起来,刺激视觉器官,提高效率。思维导图可以激发联想和创意,通过画思维导图促进人的发散思维,结合关键点之间的连接线,使人们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节省宝贵时间。思维导图可助于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达到预期目标。
绘制思维导图需要遵循六个基本原则。第一,俯览全貌,即先对素材进行全面了解。第二,整合记忆,将对文字的理解和判断与图像进行整合。第三,聚焦原则,掌握“少数关键”,可以忽略不重要的内容。第四,分析脉络,抽丝剥茧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找出事物之间的原因、影响和结果。第五,手写记忆,通过手眼协调、图文并重产生思维导图。第六,关键词,即亲自动手绘制出“关键字”代表的“图像”。
思维导图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有文章写作、读书笔记、课程学习、项目管理、分析问题等各个方面。以读书笔记为例,将书中的关键字用思维导图记录,相关的内容用线连上加以组织,这样书本的清晰脉络关系一目连然,便于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采用MindMapper软件,方法如下:(1)打开MindMapper软件,新建一个图表样式;(2)将“标题”图标的文字和图案按需修改;(2)选中“标题”,单击标题栏中的“新建主题”按钮,创建子主题,并将子主题的文字和图案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同理,根据需要继续创建子主题;(3)最后点击软件界面左上角的图标,选择“保存”或“另存为”,选择需要保存的格式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