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中华,面向世界,赢得未来
空间首页
|
数字课程
|
班级列表
|
我的空间
个人信息
日记分类
全部日记
我的日记
《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读后感
2022-02-28 00:00
全校推荐
作者:
陈云云 (教职工:无)
 标签:
分类:
我的日记
当今社会,关于教育的报道频出,负面新闻多与正面新闻,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教学应该是怎样的。这个假期,有幸阅读《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受益匪浅。人是感情动物,真情依旧很重要。 一、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吧 “如果你想让学生渴望走进你的教室,那么你就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真的需要他们”。当学生每天热情洋溢地走进教室,开心地冲你打招呼,你是否会被他们的笑容所感染?我想肯定会的。那么,如果我们也能用同样的方式去跟学生打招呼,学生亦会被感染。 还记得一个报道:一位教师在踏进班级门的前一分钟,在教室门口努力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疲惫,换上了一个精神抖擞的笑容,走进了教室。其实,这种场景也应该发生在我们身上,进入教室前放在自己其他的身份,我们那一刻只是一名教师。 忘记了具体时间,只记得一次一个男孩子失落地跟我说“老师,吃饭路上我跟你打招呼,你都没理我。”那一瞬间,我在脑海中回响着他打招呼的场景,好像那个时候我在和同事说话,忘记了回应孩子。我微笑着说:“那是我的错,我向你道歉。以后,我一定会回应你。”我期盼地看着他。他的眼睛慢慢变亮,狠狠地点了点头“好”。从那以后,我很注意学生的打招呼,不管是路上还是在教室,都会回应。面对学生鞠躬问好,我也会简单鞠躬回应。如果实在不方便说话,我也会点点头或者对学生微笑以示回应。一个简单而热情的问候,足以扫去学生心中的阴霾。 二、亲爱的,让我们靠近些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自己的舒适区,不愿去做出改变。就像上课时,我们总喜欢站在前面,和学生保持距离。 然而,距离最远的地方,也是纪律问题频发的地方,更是学生开小差最多的地方。同时,上课时有意识地来回走动,还会发现一些平时自己注意不到的问题。在读完这部分内容后,回响自己的上课状态,发现,平时说话的同学会迅速坐好:平时低头玩耍的同学,在接到同桌的提示后会迅速收起自己的东西;没认真看书的同学,也会立刻开始寻找老师正在讲的地方。但总有一些例外。一次,一个平时总是课上说话的同学,在我站在面前时,依旧在说。我忍下怒火,悄悄贴近,却发现,他在跟同桌说自己的另一种算法。我不动声色走过,课下偷偷问他:“你怎么不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他摇头说“我不敢,我怕学生嘲笑我”我让孩子把自己的方法讲给我,在他不是很清楚的地方给予提点,完美后找了个时间让他讲给同班学生。现在他的听课状态好了很多,课上回答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如果不是靠近学生,我可能一直发现不了这一点,还在因为他总是上课随便说话而大发雷霆。 靠近你的学生吧,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学生也会因为你的靠近而改变自己。 三、倾听,倾听,学会倾听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从学生支离破碎的话语中窥见孩子的脆弱,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大概是因为我总是脸上带笑,我们班的学生从一开学就特别喜欢围着我说各种事情。什么今天谁在宿舍犯事了,周末是我的生日啊之类的,带着挤出来的笑容,一边快速回应,一边加快脚步躲进办公室,然后长吁一口气,有苦有乐! 在课堂上,我们可能更多的愿意倾听与自己预设一致的答案,而学生一旦出现与教师预设不一致的答案时,教师往往有意识地淡化或忽略。这样一来,有些学生就不愿再说出一些教师不愿倾听的答案。造成我们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作为教师,更应该以浓厚的兴趣面对讲话的学生,及时捕捉学生言谈中显露出的各种相关信息,要听“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要把讲话者所讲的内容、感觉和意思真正听明白。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意图,并对知识点适时追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用热情、靠近与倾听对待孩子,之后,静待花开!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