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西安之旅---2012级1班 -> 家长反馈

家长游学反馈

发布人:董泽华发布时间:2017-05-03 11:28:00

《西安游学,一次寓教于乐的“文化之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月21日,上午的阳光洒满陕西历史博物馆,孩子们背诗的吟诵声也响彻陕博东回廊,引来不少游客注目。
        这是此次西安游学的第一站,专门延请来的老师,给孩子们绘声绘色讲起中国历史,从周秦汉唐一路讲来,谈古论今,讲礼乐、制度、文化、情感,谈及唐诗,全班孩子不约而同,齐声吟诵起《行路难》,我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为这种文化的共鸣。启迪心灵的一次文化之旅,由此展开。
        听完老师的讲解,我们班的孩子们像一群寻找食粮的小鱼,如饥似渴地扑进了陕博。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周的爵与鼎、秦的兵马俑与剑、汉的丝路风采、唐的唐三彩,精神食粮极大丰富,一个个看得目炫神迷。知识和文化的烙印,远比书本上得来更加生动与深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月22日,在半坡遗址博物馆,我们班的孩子体验了原始房屋搭建、钻木取火、石器钻孔、植物锤染等各种实际操作项目。搭建草房子,大家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哪怕一根木头搭错,这间草屋也无法搭起。钻木取火,孩子们拼命地踏紧木头、拉动绳子、呵护那一点点星星之火,哪一组最终升起了火,就同时升腾起震天的欢呼。植物锤染,一锤锤,都是植物本身的色彩,孩子们手下,一幅幅艺术品在绽放美丽。
         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孩子们也不顾拥挤,看得兴致盎然。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与度量衡,纵横捭阖的气势,也在规模宏大的地宫中得以展现。孩子们沉浸在讲解员的讲解中,还未离开,就已经开始憧憬五月份即将新开放的戏俑坑与铠甲坑了。
        23日,我们来到了盛唐的皇宫大明宫。尽管只是遗址,也可见气势恢弘。孩子们在这里的考古探索中心,做考古发掘,做拓片印染,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孩子们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背景合影,看着远处那昔日盛唐宫殿如今徒留基座,我真的有一种怆然而涕下的感动。希望这种盛唐气象,这种文化传承,也可以在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心里留下火种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实话,西安,作为家长我来过多次,但是这一次跟随孩子班级的游学,真的很不同,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的体验。跟随着孩子们,做了一回文化的聆听者、体验者,彷佛随之穿越到了大秦、盛唐,真是一次酣畅淋漓、受益匪浅的文化之旅。相信我们的孩子,也如同一块块小海绵,在此行吸满了知识的、文化的水分,足以滋养心灵。
                    (五一班程译萱妈妈 王巍)

西安游学记    张雨阳妈妈耿彬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识与阅历,4月20日,董老师作为带队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西安展开游学之旅!
        初到西安第一餐早饭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餐厅的墙上挂满了方言牌,还有好多闻所未闻的字,我们又是猜,又是百度,最后也没弄明白几个,这些牌子首先就向我们说明了西安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古都!
        我们这次游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起初是被导游敬请澎湃并且幽默诙谐的讲述吸引,入馆以后才发现馆内文物无一不张扬着历史的底蕴,这些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来到西安就不得不说说西安的饮食文化!西安的小吃也闻名遐迩。羊肉泡馍做法独特,锅贴香软酥脆,都是西安的特色风味小吃。为了让同学们一饱口福,老师特意安排这两个晚上一天体验回民街,一天体验永兴坊!这两个地方的共同点是热闹繁华,夜晚灯火通明。各种吆喝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了夜晚西安的一曲奏鸣曲。同学们分散开来,选择自己心仪的美食。每晚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时间都显得那么短促,离开时同学们都意犹未尽。
         这次西安之旅,我们感受到了古文明,吃到了原汁原味的美食,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真可谓一举多得!希望以后多开展这类活动,寓教于乐,同学们身临其境感触会更深!最后真心的感谢老师的默默付出,让我衷心的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