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节选
发布人:张建辉发布时间:2009-12-21 15:05:59
下面的资料是选取著名的人类学家享·房龙[美]所写的《人类的故事》中的一些片断,很生动地描述了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摄食的变化,由此可以说明人类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都可以在摄食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体现。
一、我们最早的祖先
关于最初的那些“真正的”人,我们知道得很少,而且谁也不曾见过他们的照片。……人类最初的祖先是一些非常丑陋的哺乳动物。他们很矮小,比现在的人类要矮小得多。阳光的辐射,严冬的砭骨寒风,使得他们的皮肤变成黑褐色。他们的头、臂、腿和大部分躯体,都覆盖着一层又粗又长的毛发。他们的手看来好像猴掌,手指纤细,但有力。他们的前额很低,颚骨有如把利齿当作刀叉的野兽的牙床。……他们住在莽莽林海里的潮湿阴暗处。当他们饥饿难忍时,便吃树叶和草根,或者从发怒的禽鸟那里把鸟孵取走,去喂养自己的幼儿。有时,在长久的耐心追逐后,他们也能捕获麻雀、小野犬和野兔。他们总是生吃这些猎物,因为他们还没有发现食物一经烧煮,味还要好些。
……
二、史前期的人类
史前期的人类不懂得什么是时间,……一般说来,他们已掌握了季节的交替,因为他们发现严冬过后,随之而来的总是温暖的春天,接着又是炎夏。那时各种果子都成熟,野麦穗也变得黄澄澄的可以食用了。一阵阵狂风扫落树叶,标志着夏尽秋来;不久,许多动物又准备作漫长的冬眠了。
……
对大多数人来说,天气实在冷得厉害,有大量年老的和年幼的人死亡了。这时,有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想出了利用火这个主意。一次他出去打猎时,曾经遇到森林着火,他还差一点儿让火焰烤死,因为到那时为止,火还一直是人类的敌人,而这时才成了人类的朋友。那个聪明的人把一棵枯树拖进洞里,用正燃烧着的树林中的一根冒烟的树枝将枯树点烧。熊熊的火焰现时使山洞成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小房间。
一天晚上,一只死鸡掉进了火堆,也没有人理会,直到它完全烤透,人们这才发现肉类烤熟以后比生吃的味道好得多。于是,他们当场就放弃了原来和其他动物一样生吞肉类的老习惯,做起熟食来了。
……
人们因饥饿而觅食的记载也是人类的历史。何处食物丰盛,何处就有人去安家立业。……史前期的人类,曾不得不花费每天24小时中的16小时为自己及其家族去采集食物。
三、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食物很简单,不用多长时间就吃完了。……他们吃面包,饮葡萄酒,外加一点儿肉和些许蔬菜。……他们都是有节制的人,他们鄙视那些过量饮用的人。”(注:在西方,古希腊之后的古罗马,在吃的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被人提起的是古罗马的贵族们常常聚在一起用餐,时间甚至可以长达几天。他们品尝种类繁多的美味佳肴,到再也吃不下去时,就把手塞进嘴里,将腹中的食物呕出,再回到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