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A3.第三步:以Costa与Kalick的心智习性说明因果图的使用
发布人:张建辉发布时间:2011-08-17 13:48:36
前面曾使用Bloom分类来考虑Visual Ranking排序工具所能支持的思维型态。在这一章,则使用Costa与Kallick之心智习性分类来审视因果图所能支持的思考范围。
以Costa与Kalick的心智习性说明因果图的使用 | |
清楚、准确地思考及沟通 |
在写作上、口头上、视觉上清楚地沟通想法(例如:详细地写下因素和关系的解释,和伙伴或教师以口头方式讨论因果关系,安排因素和因果关系及选择颜色,藉由视觉呈现让学生了解。) 使用明确的用语以正确地表达一个复杂的概念。(例如:建立符合 因果图 语句结构的因素和关系。) |
创造、想象、创新 |
|
弹性思考 |
|
力求精确 |
以特定的、适当的、可测量的、正确的证据支持构想。(例如:提供特定的数据来阐明因素或关系的意义。) |
互助思考 |
合作思考以促进对议题的理解。(例如:所有的组员共同寻找和建立证据、决定因素,及解释关系。) |
不断学习 |
将理解建构在最初的想法上,以获得对复杂系统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研究和汇总事实之后,返回因果图,增加某些因素和关系)。 |
反省思考(后设认知) |
规划、反思和评估自己的思维技能和策略的品质;在计划执行完成后,反思自己的计划,以达到自我评价的目的(例如,透过意见栏和因果图中各式各样的反思活动,来达到反思的目的)。 |
因果图让学生可以形成假设、进而研究并做出初步结论。透过因果图这个工具,学生将可以:
· 列出因素 :学生两两小组讨论和建立适合于他们研究问题的因素。他们在因果图上建立因素并描述每个因素。教师此时可以用探讨问题导引学生。
· 呈现最初的理解状态 :学生藉由使用箭头连结因素,将因素之间的关系呈现在他们的因果图上。不论是简单的关系(例如:当汽车的数量增加,交通拥塞增加。 ) 或是复杂的关系(例如:当雪增加,交通事故增加;当交通事故增加,车道数量减少。 ) 都会呈现出来。当学生增加某个关系时,他们描述这个关系怎么运作,并且提出证据,证明关系是否合理。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会不断地在小组中彼此沟通,也和教师沟通。
· 探究及修正 :学生呈现他们对于问题最初推理的因果图后,他们会测试和研究他们的想法。然后利用新的数据,修改他们的因果图,这些行为反映了知识和观点的改变。
· 呈现探究结果 :学生完成他们的因果图和研究,并得到研究结果的证据时,他们必须决定怎么将信息以最佳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不用科技也能表达他们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但是因果图的强大功能在于提出推论和沟通的能力。当学生讨论、表达或捍卫因果图的想法时,就会加深他们的理解。当教师检视因果图间的改变时,他们能发现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并给予他们指导。
从你用因果图工具建立因果图的经验,你认为因果图工具促进深层次思考的优势何在?在下面的专题讨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完成后,进入第四步:使用有效的提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