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资源中心 -> 案例

(数学)小学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方案

发布人:韩俊卿发布时间:2013-07-19 09:42:00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课程改革在我县已经进入第六年。在这六年时间中,我县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量的新授课课例研究过程中,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几年来,广大教师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复习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复习课难上,平时的复习课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复习过程不开放、整理与练习不能有效结合、复习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表现为:有的教师十分注重知识的整理,讲的过于细致,学生在课堂中缺少必要的参与机会;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按照书上的问题和练习逐一进行,对知识点和问题缺少必要的梳理、加工和整理,不能使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有的教师则完全依赖练习,让学生在“题海” 中进行枯燥乏味的操练,使得学生对复习课失去了必要的兴趣;有的教师过于拔高复习课的难度,使得学习力一般的学生收益甚少,复习的实效性不强……我们认为,造成以上种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对教材编排体系的不适应

原有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系统性较强,活动性不够,而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编排呈现出小单元多、单元课时量较少的特点,并且新教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且这些往往都是内隐的,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自己去挖掘、体会、把握。以上特点,造成了教师感觉帮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真的好难,从而对复习课研究产生了畏惧心理。

2、教师的认识偏差

由于教师平时缺少相关复习课的理论学习,所以部分教师对复习课的作用和目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复习就是知识回忆,复习课就是讲讲练练,就是帮助学生分析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忽视了复习课所承载的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功能,所以目前的复习课很难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3、教学研究的关注不够

从这几年我县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开展情况看,县、镇、校三级的课例研究对象基本上是新授课。所以近年来,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新授课的教学研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新秀和优秀课例。对于复习课教学的研究,由于缺少成功复习课的案例引领,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很少把复习课作为研究对象,也很少有教师在活动中执教复习课。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深深感到重新认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任务和功能,将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复习课的操作范式和方法进行梳理,对提高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了单元复习课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针对目前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小单元、多层次的编排特点,我们开展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复习课中帮助学生及时进行知识梳理、沟通知识间联系,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有效的认知结构,并通过知识的应用,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数学夯实基础。因此我们认为,做好这一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可以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任务和功能,在实践层面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县小学数学学科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三)县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从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偏重于某一节课的教法研究比较多,而关于以一类课为研究对象的单元复习课的课题研究还非常少。就仅有的几项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侧重于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本课题准备开展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希望通过对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成功案例进行梳理、分类、比较、归纳,提炼出一套适合我县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适合不同学习内容的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操作范式,用来指导全县小学数学教师的单元复习课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我县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变“寻找适合教育的孩子”为“寻找适合儿童的教育”。教学要把单纯的知识传授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教师不仅要把课本教厚,还要把课本教薄。要改变教学中以前不太重视知识的整体结构,只教给孩子一些支离破碎、不便应用、不能终身受用的知识的现象,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生成长、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认为

复习是学习保持和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强调要重视复习的效率和主动性,这是提高复习效果果最关键之处。此外,注意学习材料的归类、系统化及应用,对提高复习效果也很重要。

图式理论

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图式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图式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图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

 

三、课题的界定

    单元,自成段落、系统,自为一组的单位。

复习,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巩固。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即根据教材的安排,在学生学完一组相关的数学知识(即一个单元)后,组织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使之形成系统,并通过必要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类单元复习课案例的收集、整理、分类、比较和归纳,探索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基本范式和变式,并通过成果的推广,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范式进行教学,达到提高广大教师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全县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效益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我县小学数学教师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效益。

2、通过对案例的分类、梳理、比较和归纳,探索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基本操作范式,并整理出几种基本的变式。

3、提高我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研究将涉及到小学第一、二两个学段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块教学内容。由于实践与综合运用的研究比较难以操作,因此本课题将着重研究其他三个领域,并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具体内容包括:

1、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基本操作范式的案例研究。为了使研究更细致、深入,我们将分以下6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1)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2)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3)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4)第二学段“数与代数”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5)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6)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运用如下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改新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以指导课题研究。学习的形式有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

2、行动研究法。将课题研究与全县的教材培训活动、学科主题研训活动、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人才强教工程考核活动、各类课堂教学比赛活动等有机结合,与各校开展的学科校本研训活动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与学科活动相互渗透,提高各个层面教师的参与率,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提高各类研究活动的实效性。

3、案例研究法。以一些单元复习课为研究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细致入微地剖析单元复习的各个要素。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上述三种方法为主,并辅以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预期为3年(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主要工作:

1、调查我县小学数学教师单元复习课的现状,初步选定课题研究的方向。

2、组织人员讨论、确立课题研究的主题。

3、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研究组成员。

4、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10年6月)。主要工作:

1、制订子课题研究计划。

2、总课题和各子课题制订阶段研究计划、进行阶段研究总结。

3、开展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操作范式的案例研究。

(1)将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课例进行精选,形成案例。

(2)对收集的案例进行梳理,形成操作的范式。

(3)对初步形成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操作范式进行验证。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的理论。

5、组织课题组研究成员定期进行讨论交流。

6、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和阶段性研究成果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10年9月——20010年12月)。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

2、对前期进行的各项研究进行总结,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和总课题结题报告。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和推广工作。

4、邀请专家组进行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各类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

2、会议记录和文献学习笔记。

3、课题研究执行情况大事记。

4、优秀的教学设计集。

5、典型的案例分析。

6、照片和课件、光盘等材料。

7、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集。

8、阶段计划和阶段总结。

9、各类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获奖证书。

八:课题研究的人员

组长:唐开鸿

组员:县小学数学中心组成员和各镇中心校(县实验小学、武家嘴实验学校)数学学科教研组长。

九:课题研究的保证

课题组组长唐开鸿是高淳县教育研训中心小学研训处主任兼小学数学学科研训员,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三十年,有较强的学科理论基础、教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实施。

各子课题组长和其他课题组成员均为市、县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长期在一线任教,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都比较高,能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本课题在申报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以人才强教考核工程为契机,进行了20多节次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课例调查研究,掌握了当前我县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资料,进行文献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得到初步的提升。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3年,时间充足,能保证课题有序地分阶段实施。并且本课题在县教育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的领导下,又有全县各小学的大力支持,因此经费投入能够得到保证。

http://wenku.baidu.com/view/db59ac0714791711cc791759.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39efb54eb307e87101f696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