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以乒乓活动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的行动研究方案
发布人:韩俊卿发布时间:2013-07-19 14:30:52
一、课题的提出
乒乓作为我国的“国球”,是一项全民喜好的运动。我们认为,一个小小的乒乓,除了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外,还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乒乓扬我国威,奥运会、世运会,各类冠军几乎都由我们中国队囊括。邓亚萍、刘国梁、王浩、王涛、张怡宁等等“乒乓骄子”,已深深记在学生心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喜欢上了打乒乓。在训练中,学生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在比赛中,学生需要面对输赢,面对失败;在比赛后,学生需要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在失败时,学生需要学会反思,学会总结。而这些点滴的积累,随着乒乓练习的不断深入,就是丰富的生活经验,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我们认为,乒乓不仅仅只局限于“乒乓”,不仅仅只为锻炼身体,不仅仅只为比赛得名次,应该发掘其内涵,以小见大,使之成为对学生终身有益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老百姓休闲方式也越来越讲究,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旅游、爬山、跳舞、健身等等。但这些需要一定的财力和物力,而且受时间制约,一年仅几次而已。据我们调查了解,许多学生放学回家或节假日,基本上呆在家里,要么觉得无聊、苦闷,要么与电视、电脑为伴,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成绩。如何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也成了家长和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乒乓活动方便快捷,一块球拍,一张球台,一个对手,便能组织一次比赛,是一项极易普及和开展的优秀运动项目。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从网上查找资料,我们发现从事乒乓研究的学校比较普遍,如灵山小学的《小学乒乓球教学与儿童多元智能的开发研究》,引进了“多元智能”理论,通过乒乓技术的训练和体育锻炼,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并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其他智能。这些学校在培养乒乓苗子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他们对乒乓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停留在比赛、名次等浅表层次,没有挖掘乒乓活动的内涵。我们将根据学校实际,通过乒乓这项活动,侧重于乒乓对学生日常生活影响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之中,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成为学生今后成长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概念界定
生活经验:指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和技能。本课题中的“生活经验”指学生通过乒乓活动,增强体质,富有乒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注意力、意志力、观察力、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等,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能力去调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为以后走上社会打好扎实的基础。
丰富生活经验:指生活丰富,不再单一、无聊;同时指经验丰富,既有自身积累的直接经验,又有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的间接经验。
四、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通过乒乓活动,发展学生的运动潜能,同时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这是实施体育新课标,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的极好途径,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
2、国内对于乒乓教学的研究比较重视,但与学生生活经验乃至今后生活、工作相联系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我们如能实现目标,将能填补乒乓教学的一个空白点。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乒乓教学,培养学生对乒乓活动的兴趣,掌握乒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通过丰富多彩的乒乓活动、训练和比赛,陶冶学生情操,调节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找到快乐的感觉,释放学习的压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观察能力,提高抗挫能力。
3、通过乒乓活动,让学生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生活有规律;做事注意力集中;遇到困难会反思、肯钻研;学习有计划,有奋斗目标。
4、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良好的休闲习惯,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从而达到体育为健康,体育为生活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学习乒乓的兴趣研究
①营造和谐的乒乓氛围:我们在学校停车场的墙壁上布置一条百米的乒乓宣传长廊,在乒乓球馆内张贴历届奥运会乒乓冠军以及学生最喜欢的乒乓选手的画像,向学生征集乒乓标语。把乒乓运动员的打球照片和比赛获得的奖状挂在墙上,以鼓舞学生的斗志和士气。
②加强乒乓活动宣传力度:学生年龄小,单纯的理论小知识还不能激发他们对乒乓运动足够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向学生展播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的精彩片段,直观感受国歌奏响、国旗飘扬的激动场面。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校内举行的比赛,熟悉校内的乒乓小将,感受榜样的力量。
③编排乒乓韵律操:根据乒乓运动的各种技能、技巧,如:抽、拉、冲、挂、撕、带、划、撇、劈、拧、挑、弹、砸、扣等动作,组织体育教师和舞蹈教师编排乒乓韵律操,配上优美的音乐,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全体同学一起做,让乒乓活动在校园内推广和普及。
2、学生掌握乒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研究
①保证训练时间:为了推动全校性乒乓运动的蓬勃发展,学校将从二年级开始,每周的用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开设乒乓球课的内容,由教练传授乒乓球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人手一拍,利用早上、中午和放学后的时间,积极参加训练。
②保证训练老师:作为乒乓总教练李春刚老师,自身经验丰富,培养的队员先后进入什刹海、八一队、北京队。在教学生乒乓球上非常认真,同时认真写好心得体会。
③组建教师陪练队伍:在学校里,许多教师也是乒乓爱好者,也喜欢在工作之余拿起球拍切磋切磋,以释放工作的压力。我们将组建一支教师陪练队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球技的指导,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练球的自信心。教师的陪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师生间交往能力的培养。
3、乒乓活动中学生经验积累的研究
①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无论做什么事情,“打败仗”是不可避免的,而有时的比赛结果往往出乎意料。有时候,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有时候,成功属于有良好心态的人。在比赛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开展多种比赛活动,如:班级乒乓赛、年段乒乓赛、师生对抗赛、家庭亲子赛、外校友谊赛等等,让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在困难和失败中把意志品质磨炼得更加坚强。
②开辟乒乓活动故事专栏:成立“分小乒乓活动故事专栏”编辑部,由学校“小百灵”文学社负责。组织学生撰写有关于乒乓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包括训练的心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比赛的经验等,还可以让观看比赛的学生写写观后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些文章可以编辑成《分小学生乒乓文选集》,还可以通过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家校宣传册等途径传播经验,扩大宣传力度。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①开展调查访谈:制作调查表,对学生课余生活、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组织课题组成员和班主任一起展开讨论,确定各年级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同时,组织对学校现有乒乓习训队员的调查访谈,了解乒乓对他们学习、生活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经验。
②学习习惯培养分层: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不同,要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生活,要培养他们早睡早起,按时上学的习惯;二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上课和做作业时的注意力;三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预习能力,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会自己感悟、反思;四年级学生要有钻研精神,遇到难题不退缩;五年级学生要有定计划、定目标的习惯,不仅是短期的目标,还要有长远的人生目标。
③组织子课题的申报:发动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根据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结合班级学生实际,积极申报子课题进行研究。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分钟寺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及六年级参加学校乒乓习训队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本课题重在实践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调查访谈法: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为课题研究成果预估提供有利的凭据。
个案研究法:在整体研究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加强指导和训练,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教育叙事法: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把表现突出的学生及特别的学生、特别的故事写成案例。
七、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09年8月——2010年12月,具体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
1、改造球馆,添置硬件设施
2、布置乒乓长廊,营造乒乓文化氛围
3、发放告家长书,宣传特色办学思想
4、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撰写课题方案
5、实验前测,了解学生课余生活、学习习惯及生活经验
6、组织各年轻教师申报与乒乓活动有关的校级课题
(二)实验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1月)
1、 按照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2、 每月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研讨阶段实验情况
3、 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心得体会,并积极投稿发表
4、 检查校级课题开展情况
5、 邀请各级领导来现场指导工作
6、 进一步研讨总课题发展方向、方法和措施,不断完善课题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0年12月)
1、实验后测,了解学生课余生活、学习习惯及生活经验,与前测进行对比
2、各子课题形成阶段性成果
3、收集、整理资料
4、做好总课题结题工作
八 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