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下的个性化教学随笔
发布人:张建辉发布时间:2014-02-13 20:28:33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的思考
上课提前去班里,有个小小发现,孩子们正在画漫画,哇。。。好有才哦!孩子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画了《人们晚报》新闻笑话漫画小册子,署名冰云。画的太搞笑了,很有创造力,我们的孩子真可爱。。。
学习知识并不是万能的 ,但是能够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发现自己的喜好,发展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未来的路,我觉得就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我觉得我们这个学校,学习氛围较为宽松,教学思路较为宽广,能够给孩子们更多自由活动、自由展示的空间,这对孩子们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真应该让孩子们出一本属于自己的漫画书。。。
这是我在给孩子们上完课后,在自己博客写下的随笔,虽然较为简短,但在文中提出了我长时间以来的困惑: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如何利用我的课堂教学,充分的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能。。。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每个人都有至少八项智能,对于不同个体而言,不存在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组合方式,从而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学习结果也有所不同的表现方式。
看到这一文章,更加加深了我想要改革自己的课堂的想法。
新学期开始备课时,就重新对我的备课思路进行了修正,结合本学校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每人一台电脑的软件优势,开始新型教学的探索。
探索:(人与环境的主题学习-----历经一个半月的时间)
主题内容:五年级科学:第三章 人与环境第六章环境与保护
主题设施: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画笔、画纸等
主题项目:
1、课前视频
关于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电影《波普先生的企鹅》提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电脑上收看此片,看完电影之后,在学校专题学习网群上发表自己看后反思,讨论“如果你有一只这样的企鹅,你会。。。”(在我们的主题学习开头就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充分思考专题学习的内容,让他们从心底里来喜爱小动物,学会保护小动物)
2、人对环境的需求
在这一主题项目下,设计两个课上活动:
活动一:我们需要它们(电脑上的活动)
“人们是怎么样利用动植物的?让我们做个头脑风暴游戏吧!”从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5个不同的项目中寻找思路,在交流贴中对《我们需要它们》的话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每个人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填写的内容,并加以补充,能够充分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发表一篇活动反思。讨论完成,全班展示作品。
(老师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不做任何评价,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发现孩子的特点,尊重每个孩子自己的想法。)
活动二、家庭调查
“家里有哪些来自动物和植物的产品呢?让我们做一次家庭调查吧!”让孩子们从家里、参考书、杂志、互联网等地方,寻找相关的信息、图片等,也可以家长参与,提前备学。
我们课上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自行设计一个logo,来展示人类是如何利用植物和动物的。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组内的作品,并结合一个三分钟的演讲,描述植物和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动觉智能;让孩子们细心观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让孩子们小组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分享,与人相处。)
之后,让孩子们专题网群中收看一个小故事“芒刺和尼龙搭扣”,提出问题:“你用过尼龙搭扣吗?芒刺粘在身上的事只有这位工程师遇到过吗?为什么只有他才发明了尼龙搭扣?”(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向孩子们展示科学家是如果成长的,只要你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你也会是一位伟大的工程师的。)
后续设置畅所欲言环节,通过交流贴,让学生们抒发自己学习这一内容的感想,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是怎么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畅所欲言)
最后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课后反思:“如果没有了动植物,我们将不能。。。。”(结合我们这个活动内容,发表自己的感言。)
在这个教学中,充分体现我校的教学理念“备学、交流、提升”,让每个孩子动起来,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3、人对环境的影响
这一主题项目下,设计一个课内活动、两个课外拓展活动:
课内活动:(表演----动植物的“诉说”)
在专题网群上放置活动卡片,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然环境的卡片。各组列出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组内的每位同学选择扮演一,种动物或植物,(自行绘制该动植物的图画),并分析这种动物或植物的生存对环境的需要。
当得知本组所选择的环境将会受到破坏,各小组的同学以自己所扮的角色,说说“自己的”食物、水源、住所和活动空间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自己”对未来的畏惧及对人类的祈求等。
在全班展示,并评选出最佳扮演者。
(孩子们通过角色的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人类活动队自然环境的影响,经历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达到仅仅依赖正面说教不能到达的教学效果。)
课外拓展活动1:酸雨的危害
准备工具较为简单,能从家里找寻出来,实验较为简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酸雨的危害,明白酸雨是人类自酿的无数环境苦果之一。
拓展活动2:改变一个小环境
人类的活动室怎样影响环境的?让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吧!
在学校周围选择生长着动植物的一小块地(大约1平方米左右),记下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和动物,并将所选的地方拍摄或画下来。用木板或后塑料布盖住这一小块地,并用石头把木板或塑料布的四个角压住。3-4天后,掀开遮盖物,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变化拍摄或画下来。
如果盖住一星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通过这个模拟实验,让孩子们真正的思考受到影响甚至已经被破坏了的环境是否还能被恢复,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做到保护环境,减少破坏。
4、环境问题:
活动一:人类文明的发展,观看视频,完成图表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展示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展示不同阶段中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环境变化的情况。
完成交流贴中的大讨论环节。
(让学生通过一些科教片,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真正理解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活动二:生产技术的发展都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
观看视频,在交流贴上交流“这一过程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及其这些问题带个人们什么?”
(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讨论,进行升华,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系统: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环节问题。让孩子们进而思考,我们该怎么做?)
活动三: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我们身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让孩子们对教室环境、校园环境、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由老师、家长参与,组织、带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以小组为单位发表,学习写调查报告,在全班发表。
(让孩子们动起来,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而学习保护环境。)
5、和谐相处:
活动一、辩论会“为了一颗树,话费那么多的钱值得吗?”
分成正反两方,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孩子们围绕主题开展辩论,从这一活动中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
活动二:了解保护环境的政策和组织
通过电脑,共同学习,了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环境保护标志,及其标志的相关意义,学习我国保护环境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们了解保护环境,国际上及其我国是如何做的。)
活动三:设计保护环境宣传册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保护环境宣传册,教师组织孩子们到公园向人们发宣传册,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让孩子们参与到宣传保护环境的大潮中,从自己开始。)
课外活动一:现实中的环境监测:
环境状况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警示信号。
课外活动二:向学校提交保护环境倡议书
从我们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倡议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我们的伙伴共同来保护环境。
从倡议书中,选取优秀者,由学生代表,提交给校领导,希望我校开始做起。
在提交稿件时,我们正在实践“人与环境的主题学习”,在教学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我们一贯倡导的“数字化下的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让孩子们学会更好的使用我们先进的教学工具,让每个孩子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喜欢我们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特长,关注到每个孩子未来的发展。为了这个目标,我及其我的同仁,我们一直在努力着!
精英未来学校
容 烨
201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