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自主学习 -> 音乐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发起人:苏贺桥发起时间:2014-06-05 10:20:20

一、总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上述课程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表述。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谓、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着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2.模仿

 

 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劫,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

 

 4.合作

 

 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5.综合

 

 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捕赛、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化视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为3个学段,各学段课程目标分别表述如下。

 

    (一)12年级

 

    充分注意选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噪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缩创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36年级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段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噪音保护知识。

 

    ∮,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能自信地、有表情地瘸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79年级

 

    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段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人教学中。79年段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噪音保护。

 

    ∮增进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有哪些?简述你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请结合你的理解,分别针对三维目标用几个关键词进行提炼。
简述你对学段目标的理解和各自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