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发起人:刘晋辉发起时间:2014-06-05 10:50:53
一、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救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1~2年级】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赛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3~6年段】
∮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
∮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
∮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7~9年段】
∮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
∮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2年级】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6年蝴
上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7~9年段】
∮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
∮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1~2年级】
∮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3~6年段】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著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7~9年级】
∮'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音乐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船运用适当的形式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和作者。
∮'结合所听音乐,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2年段】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3~6年段】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7~9年级】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
∮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一)演唱
【1~2年段】
∮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
∮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能够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
∮'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
【3~6年段】
∮'乐于参与各种请唱活动。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了解变声期噪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噪音保护的方法。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7~9年段】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请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请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
∮'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
(二)演奏
【1~2年级】
∮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活动。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坚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搞奏乐曲1~2首。
【7~9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赛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
∮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请
【1~2年级】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舞袁表演等活动。
【3~6年段】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搞活动。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如儿童歌舞剧)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简单评价。
【7~9年级】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
∮,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音乐剧、京剧或其他戏曲、曲艺片段,并能耐自己与他人表演做出评价。
(四)识读乐潜
【1~2年段】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3~6年级】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
∮'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7~9年级】
∮,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1~2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
【3~6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
【7~9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情境。
∮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二)即兴编创
【1~2年级】
∮能够将儿歌、诗词短句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6年级】
∮'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请。
∮,能够以各种声音材料或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7~9年级】
∮'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
∮'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或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三)创作实践
【1~2年级】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感受到的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指导下绾剖1~2小节的节奏音型。
【3~6年级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2~4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7~9年级】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1~2年级】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通过广播、影视、阿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
∮能够参与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3~6年级】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影视、阿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听赏。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7~9年级】
∮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例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出中聆听音乐,能够搜集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搜集到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
∮'乐于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1~2年级段】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3~6年段】
∮'观赏戏剧和舞船,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初步感受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7~9年级】
∮'通过艺术作品,能够简单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某些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的认识。
∮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2年级】
∮,列举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配合简单的韵律操动作。
【3~6年级】
∮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说出某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7~9年级】
∮能够简单表述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并能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
∮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及相关的风土人情。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救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1~2年级】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赛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3~6年段】
∮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
∮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
∮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7~9年段】
∮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
∮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2年级】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6年蝴
上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7~9年段】
∮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
∮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1~2年级】
∮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3~6年段】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著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7~9年级】
∮'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音乐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船运用适当的形式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和作者。
∮'结合所听音乐,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2年段】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3~6年段】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7~9年级】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
∮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一)演唱
【1~2年段】
∮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
∮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能够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
∮'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
【3~6年段】
∮'乐于参与各种请唱活动。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了解变声期噪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噪音保护的方法。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7~9年段】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请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请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
∮'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
(二)演奏
【1~2年级】
∮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活动。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坚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搞奏乐曲1~2首。
【7~9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赛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
∮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请
【1~2年级】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舞袁表演等活动。
【3~6年段】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搞活动。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如儿童歌舞剧)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简单评价。
【7~9年级】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
∮,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音乐剧、京剧或其他戏曲、曲艺片段,并能耐自己与他人表演做出评价。
(四)识读乐潜
【1~2年段】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3~6年级】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
∮'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7~9年级】
∮,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1~2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
【3~6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
【7~9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情境。
∮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二)即兴编创
【1~2年级】
∮能够将儿歌、诗词短句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6年级】
∮'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请。
∮,能够以各种声音材料或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7~9年级】
∮'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
∮'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或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三)创作实践
【1~2年级】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感受到的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指导下绾剖1~2小节的节奏音型。
【3~6年级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2~4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7~9年级】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1~2年级】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通过广播、影视、阿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
∮能够参与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3~6年级】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影视、阿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听赏。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7~9年级】
∮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例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出中聆听音乐,能够搜集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搜集到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
∮'乐于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1~2年级段】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3~6年段】
∮'观赏戏剧和舞船,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初步感受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7~9年级】
∮'通过艺术作品,能够简单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某些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的认识。
∮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2年级】
∮,列举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配合简单的韵律操动作。
【3~6年级】
∮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说出某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7~9年级】
∮能够简单表述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并能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
∮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及相关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