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发起人:刘晋辉发起时间:2014-06-13 21:23:53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镬域,在比倒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选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已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避”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咸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培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改;(1)融合美术各学习区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又或重叠。
“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建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二、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1一2年级)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杖
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
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
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3.评价要点
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
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艟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
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选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设
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逢。
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
尝试多种媒材,引胖富帆髋艇,体验设计与制作魄躺硅。
3.评价要点
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造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
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
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
观赏自然罱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
2.学习活动建议
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
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
通过互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进。
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与色彩。
3.评价要点
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
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阻造型辨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2.学习活动建议
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辨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扬。
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搞活动。
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2.学习活动建设
用写生(音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
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
3.评价要点
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
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
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释暖色。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2.学习活动建义
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选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
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
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绾、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3.评价要点
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选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根据物品的用选,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
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
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
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2.学习活动建设
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皱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
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的特色。
3.评价要点
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
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
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期域
1.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
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监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捕,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
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
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造型辩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
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
积极”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谜。
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造型一裹现”学习领域
1.目标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杖
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
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
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钵谴型作品。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
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
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拌画面。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面小的空间关系。
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
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差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
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
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
谴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的练习。
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
学习民族传统皱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
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
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的设计。
3.评价要点
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
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
知道单独蚊样的设计方祛和应用。
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
运用设计知识,评进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
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活动建杖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喜写、素描、中国画、油画和版面等),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雕塑家。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
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重要美术家的信息。
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利用互联阿、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的资料。
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
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学习活动建议
缩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
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
使用照相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
3.评价要点
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策划研究课题。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
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
积极”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
以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
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学习速写、素描、色彩面、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
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
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
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
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
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进行表现。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期域
1.目标
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进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学习活动建议
欣赏优秀的设计作品,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及其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设计的角度进行评谜。
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与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练习。
了解一些媒材的特性,用面材、线材、体材等,结合学校和当地生活,制作有主题或有用的工艺品。
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选择某一主题(如校园或小区改造、学校或社区活动等),进行设计练习(写出规划方案、制作模型和绘制效果图等),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
学习民族传统皱样,用建续皱样进行设计练习。
利用参观、访问、市场调查或阿络查找的方法,了解与研究民间传统工艺或现代工业设计,用摄影、绘画或文字记录的方式收集当地的设计资源,并对各种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3.评价要点
知道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分类。
初步了解设计的形式原理和过程。
了解物品功能与造型完美统一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以及设计与科技的密切关系,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用设计改善物品和环境的意识。
了解不同媒材的特性,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媒材昀质感、肌理与形状,体现设计创意。
知道建续毁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熟练、灵活、安全地运用工具。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期域
1.目标
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谜,表达感受和见解。
2.学习活动建议
对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尝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通过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流派。
通过观摩和讨论,分析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通过观摩录像或邀请当地工艺美术家、民间艺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式与特点。
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作品,并结合当地的建筑与环境,进行评谜,体会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欣赏书法与篆刻作品,感受其特征。
欣赏新媒体艺术作品,了解科技发展与美术创作的关系。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及相关图片报道,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和评谜。
3.评价要点
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
识别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如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雕塑、动漫等。
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利用互联阿、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了解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美术家及流派。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
结合7~9年段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祛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揎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2.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音乐、语文、外语、厨史、社会等学科内容,创作插图、年表,或编写剧本,设计板报,制作道具,布置场景,并进行创造。
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创作图表、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制作作品,并进行展示,或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
结合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回,”展专题研究,用美术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布置专题展览或举办研讨会。
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依据城镇或乡村的特征,考虑环保、居住、体田、健身和景观等功能,设计社区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向社区展示,并接受公众的评估。
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收集班级的各种信息,设计班级主页和学生个人网页,组成班垭阿,参与网络的交流。
3.评价要点
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确定研究课题。
以美术知识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用图像、文字、声音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
以个人或与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
以创作与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