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中的中国文化解读
发布人:仵晓娜发布时间:2015-05-13 16:44:52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文化可以有形、直白、张显,也可以无形、含蓄、隐晦。自从有了建筑物,也就有了建筑文化。代表北方建筑风格的明清山西宅院,从选址到盖建再到装饰细物,处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吉祥文化,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儒、释、道三教,是渗透中国人价值观、世界观的精髓。把这些传统文化融人明清山西宅院建筑中,宅院便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有了更多的人文气质,有了更强的承前启后功用。
一、山西宅院里的等级制度
等级制度是中国封建政治体制中最显著的特点、与此相对应的宫殿、庙宇、住宅文化也充分地体现出这个特点。以多座建筑组合而成之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于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齐对称之布局。庭院四周,绕以建筑物。庭院数目无定。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一切组织均根据中线以发展,其布置秩序均为左右分立,适于礼仪之庄严场合。公者如朝会大典,私者如婚丧喜庆之属。反之如优游闲处之庭园建筑,则常一反对称之隆重,出之以自由随意之变化,此两种传统之平面部署,在不觉中,含蕴中国精神生活之各面,至为深刻。
山西宅院多为左右对称的正偏结构,正院上高下低,中庭开阔,尊卑有序,等级分明。正院宽敞,正房高大,厢房低于正房,也小于正房。台阶或踏道,也因居住者的身份而出现差别,主人居处的台阶级多、阶宽、台高,下人居处的台阶低下简陋。
明清山西宅院的庭院太都是方砖墁地,方砖的尺寸规格多为见方三四十厘米。等级越高的建筑,铺地的要求也越高。铺砌地面时,工匠须严格遵守磨砖对缝的要求,有的还要在砖缝中挂上油灰。油灰的主要成分是白灰和桐油,以保证地面的牢固耐用。考究的地面在铺砖之后,还要涂刷几遍生桐油,保持表面光滑美观。明间的中线上须用整砖,不可以对缝。而在游廊或室外铺地时,除了中线上必须用方砖之外,边上可以配砌小砖,院里十字甬路的中线上要用方砖,边上也可铺设小砖,舒解一下等级制度建筑的沉重压迫感,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民间修建屋舍间数,大多以三五间为准,这也有一定之规。最简单地说,阳宅建为阳数,也就是奇数,一三五七九,其中九是最大的吉数,为极阳之数,故有尊九之制,
二、关系盛衰的宅院风水
建筑与风水是生活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也是建宅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古人认为,居处风水事关家族兴亡,关乎子孙后代的发达,所以置地造房,总要尽可能地附和风水,祛除邪恶,张显吉祥。民间堪舆之术源远流长,占据了风水宝地,便会家族兴旺,福泽绵长,地利强人丁旺、地气壮事业盛等等说洼,几千年来长盛不衰。人是天地万物之灵,依靠天地生物而存在,顺应地理环境而生存,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实现自我保护,那么,居处环境与条件的选择,无疑是建筑深宅大院的人们放在首要位置的事情,也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比如:选居高处,免遭水患泥涝;选居临河,水源充足,人畜两便;住宅方位开阔,进出方便,利于扩建;邻近城镇,购物交通方便;回避污坑烟瘴,空气清爽,身心愉快,人体康健。这些都是人们日常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得之全者优者,一切称心,四时祥瑞;得之半者中者,有喜有忧;得之下者,生活中总难如意,也就是害多利少。
明清山西宅院建筑中,对风水也是颇为讲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圣人教诲,早已渗透到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选择宅基地的首要标准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背山可以迎纳阳光和温暖气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的凉风,向阳可以采纳良好的日照,缓坡可以避免淹涝之患,建造良性循环的小气候,宅主人既可享受仁者的崇高,也可享受智者的惬意。这种选择,既是地理的原因,也有生活方便的考虑
自宋代以来,阴阳五行、八卦风水说在北方极为流行,建院前,先请风水先生堪舆选址,住宅的平面布局很大程度上依五行八卦决定,如宅子的地势如果与四神相应,最为吉祥,可以增福添寿。古代神话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为道家四灵,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白红黑四种颜色。古人认为,东为上为阳,西为下为阴,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宁让青龙高三头,不让白虎压一筹”,所以风水里就有“东高西低,阴不压阳”之说。而且还强调建筑物的后部气势要高,东边青龙有流水,西边白虎有道路,前有朱雀把门,后有玄武镇守,这样的宅子才算是福宅。
基址确定之后,还要请风水先生相宅。风水先生根据建房者的生辰八字,决定住宅中轴线的角度,先用罗盘定准正南正北向,再向左或向右调偏一定角度,叫做抢阳或抢几分阳。这是说主人的命不够硬,朝正南建房,恐承受不起,普天之下只有皇宫才可以朝正南开门。一经确定正院、正房的位置和尺寸,其余厢房、倒座房、偏院各房就可依照一定的程式迭减,全院的格局也就基本上确定了。
三、吉祥氛围中的大宅院
让宅院充满吉祥喜庆,显而易见是表现积极人生观的建筑文化。从宅院的总体布局考虑,尽显民间吉庆祥和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不息的生命追求。宅主人将吉祥文字、吉祥动物、吉祥花卉雕绘在庭院、门楼、屋宇之间,营造和添加喜庆的气氛,对调整人的心态、陶冶人的情操,都有益处。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可以变化成多种式样,用于器具,用于建筑,用于布局,美观适用,简单易行。如“寿”字,古来有称为百寿图者,将寿字写成百种不同字体,实则百种以外,还有更多种花纹演绎成的寿字。喜字常用双喜,两字相并,喜上加喜。福字的巧妙变化多用于窗格、屋脊、门楣、护栏、楼板,福气多多,既是愿望,也是祈福。
福、禄、寿星,是道家尊奉的三位神仙,人们渴望三星高照,因此在居室的门楣、挂落和门楼间,常常雕饰福禄寿。世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常驻,主家安宁,于是人们借五只蝙蝠环绕寿字称“五蝠捧寿”,也暗指此处是老人寓所,族中倡导的是“孝”道。猫蝶图的装饰民俗由来已久,旧时常合绘猫蝶,为先辈祝寿,“猫蝶”取自“耄耋”的谐音。山西宅院中常见的壁雕如鹿鹤吉祥图,隐喻着宅院主人对高官厚禄和常生不老的追求,鹿为“禄”的谐音,鹤既有常生不老青春永驻之寓意,又是清代一品文官的补服禽,人们追求高官厚禄,期盼荣华富贵。
四、儒、佛、道三教与建筑装饰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所占的成分最重。佛修心,道养身,儒治世,追比圣贤,立志有为,随处铭刻修身养性的哲理,随时提醒“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精髓,这是山西宅院文化中充分体现的三教文化核心。道教、佛教、儒教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糅合,相互作用,所以现存的明清山西宅院里,既可以看到宅院人大肆标榜的儒家信条,也可以发现许多与佛、道文化有关的建筑装饰。一个百姓黎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山西地处内陆,近代西方文化对晋人思想的冲击总体上并不大,因此山西民居建筑文化主要还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体现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和礼俗礼制,提倡中庸之道和敬业修身,讲说仁义道德。将儒家格言刻写在木柱匾额间,将佛家八宝、道家八仙雕饰在建筑上,将历史人物故事雕刻成一个个最精彩的场景,都是山西宅院中传统文化的张显。
和合是民间常见的两位神仙,山西宅院供奉雕刻和合图,对当时在外奔波为主要方式的山西商人有着特殊的含义。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载:宋朝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穿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和合二神后来分为二神,称“和合二仙”,一持荷花,一捧圆合,取和睦同心、买卖顺利之吉祥,将传说中的和合神仙雕刻在门庭之间,可谓是一举两得。尊迎“万回”之神,恰恰说明山西商人旅外经商的不易和家人对频繁远足他乡的亲人的祈盼之情。
牌匾与牌坊有相同的功效,用砖、石、木等材料精心制作题写,既有装饰门面的作用,又留下了永久的纪念,同时还可以标榜宅第主人的志向情趣。这类的门联、楹联、匾额在山西宅院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宣传封建礼教、标榜个人志趣方面的作用不容低估。晋中明清宅院中的“慎俭德”、“慎言语”、“仁周义溥”一类的匾额,将品德修养与做官行商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宅院人对儒家信条的认识和理解。这些文字,大都出自《诗》、《书》、《礼》、《易》、《论语》等儒家典籍。
儒贾相通,义利相通。虽说住在方砖墁地、梁柱滚金的深宅,山西人也不忘将表现高风亮节、君子隐德的竹子雕镂在砖墙、门框、影壁上。常言道:“门前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茂林修竹有君子居处,这是意境,是追求。晚清名臣曾国藩有句名言:“食可以无肉,居不可无竹。”这是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也是他们常常自我标榜的高风亮节。宅院主人借竹的高凤亮节,勉励自己实现“年年高”、“节节高”的心愿。
宅院门框的青石或汉白玉柱础石、抱鼓石上,通常雕刻鹤、鹿、麒麟、狮、锦鸡、青云一类的图案,取平步青云、禄在其中之吉祥。清代官服的标志是: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山西民间广泛流传着做官不必大,当个一品二品就行的说法,可见宅子修建时雕刻的禽兽图也都是有讲究、有隐喻的。
五、木、砖、石三雕及文化内涵
宅院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承载体,宅院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体现了实用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装点门面是宅院建筑的一道不可忽略的工序。装饰的种类包括泥塑、木雕、石刻、砖瓦和凸花砖等,通常在门楼、门墩、照壁、花坊、房檐、屋脊和门窗的空间处镂雕绘饰。这些雕饰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言,颂山川之壮美,铭处世之学问,咏鸿鹊之大志,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表达了主人借助盖房的一生一世之良机,在建筑物上建立起一种家族内部的对话方式。对话主题包括发家史、家庭的未来梦想、家族的祈盼愿望等。居移气,养移德,合族人置身其中,饮食起居,积年累月,家风熏陶,潜移默化,受建筑装饰文化的启迪和约束,与建筑物产生新的共鸣,形成一种同步有感的节奏,产生与世俗生活默契的举止行为。
中国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在山西宅院里表现得特别充分。雕刻图案有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几何图形、传记人物、神话故事等。中国本土衍生的装饰花纹,主要是西周秦汉以来根据儒、释、道三教文化与民间吉祥文化的形意图形与文字进行雕刻装饰,也有部分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雕饰动物主要有龙、凤、麒麟、神龟、狮子、老虎、马、牛、猴子,也有蝙蝠、喜鹊、锦鸡等飞禽类。
狮子贵为百兽之王,与老虎的性情相比要温顺开朗一些,而且没有老虎食子的残忍习性,所以建筑中请出狮子守门,镇宅护家作用最大。狮子产于非洲和西亚。佛家说狮子作吼,群兽慑服,震动世界,佛经《传灯录》记载:“释加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狮子因其在动物界和佛界的崇高地位和尊严,也被人间尊奉。狮子由西域和印度传入中国,不过也有传说狮子是龙子狻猊的化身,被人视为百兽之王,代表威武和尊严,在宫殿、寺宇、民居建筑中,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镇宅避邪的功用是相同的。因为狮子是实实在在的动物,有雌有雄,所以除了守门狮子外,牌坊石柱间有狮子,庭院围栏间有狮子,影壁照壁间也有狮子,每一个院落都有狮子,既取“双狮富门”的富贵,又期盼着“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的吉祥谶言应验。山西宅院中常见院栏为狮子护守,四只狮子就取四时平安或事事如意的美意,“狮”与“四”、“事”在山西方言里的发音,区别非常细微。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相传伏羲氏时就有龙瑞,故以龙纪官。关于龙的传说,自太古时已有不少。周以前对于龙的想像,多为螭虬之类。汉代以后,行龙、卧龙、飞龙、云龙图为帝王专用,皇帝为天子,穿龙袍,坐龙椅,乘龙辇,寝龙宫,百姓不得随意雕龙绘龙。庭院里雕刻龙纹,是受很大限制的。不过,百姓也有百姓的办法,就是将传说中的龙子蚩吻装饰在房脊,椒图放在门环,等等。清代以来,龙纹装饰在民居建筑中大量出现,山西宅院广泛采用了草龙、拐子龙的图饰,特别是在屋檐、额枋上,都可以雕饰草龙、拐子龙。虽说样子与宫殿间的飞龙、行龙有很大差别,也不及宫殿龙饰的华丽,游人不仔细观看的话,有的饰龙或许还会被忽略掉。此时,还出现了鲤鱼跃龙门的影壁,真正成龙变虎者毕竟属于凤毛麟角,可望而不可求,人们的期盼和等待实际上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麒麟多为吉祥的象征,人们造出种种传说,将这种鹿身、龙鳞、牛尾、独角的似有似无的动物,列入龙、凤、麟、龟传统的四灵之物。龙和麒麟性属阳性,草龙和拐子龙为民间龙,象征宅主人,麒麟象征子孙后辈,所以宅子装饰中出现的较多;而凤和龟为阴性柔美的代表,宅子中用的极少。麒麟送子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望子成龙是炎黄子孙始终不懈的追求,唐代诗人孟启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装饰“麒麟送子”图案的地方,通常居住着晚辈,希望后代事业有成,永保家族兴旺。
周代开始用藤蔓作为建筑之装饰花样,汉代虽曾有植物花纹装饰,但飞动的植物花样则始于六朝建筑中。植物花草图饰在古建筑中比较常见,例如葡萄就象征着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葡萄种子是汉将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但还不能肯定说葡萄纹饰起自汉武帝时,因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起自周秦,西域艺术只是对汉族艺术有点滴影响而已。另外有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四季长春、芳香浓郁的桂花(桂与贵同音),“金声玉韵,蕙心兰质”的兰花,寿祥德瑞、品质高洁的菊花,代表百年好合、百事如意的百合花,象征高尚节操、“出污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支”的荷花。竹节造型,则暗喻文人士大夫们提倡的君子要具备高风亮节的操守,也取年年高、节节高、竹到青云更虚心这类的褒意。这些吉祥花草,在山西宅院装饰雕刻中,随处可寻。
在山西宅院建筑中,自然物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云水岩石,也是常见的纹饰雕刻。古人称日月入怀,当生帝王贵子,日月入庭,想必也有日月映照、满院生辉的吉祥。唐代诗人刘叉的《代牛言》曰:“渴饮颍川水,饿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原来牛是主人驱使挣钱的,将吴牛喘月雕刻在房基石上,显然是对发财致富的崇拜。水和云与龙的关系也很特别,古有虎生风、云从龙的说法,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说教,所以水、云纹饰也受到一定的重视。山岳坚石,永久坚固,也有祈福的文化含义。
在山西宅院群落里,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的雕梁画栋间蕴藏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从门窗到牌坊的各种石雕、砖雕、木雕艺术作品,承载了古老中国的传统习俗,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是用砖、石、瓦材料,以意、形、音的方式,或明示或暗喻蕴藏吉祥富含哲理的传统文化,如双狮护门(方言“护”音同“福”)、五蝠捧寿(福寿安康)、凤戏牡丹(大富大贵)、喜鹊登梅(喜上眉梢)、麒麟送子(贵子临门)、五子登科(光宗耀祖)、岁寒三友(松、竹、梅)、四狮护栏(事事如意)、一琴二白(琴为民族乐器二胡等,白为白菜,有品级的做官之家取一清二白之意,标傍其做官的清正廉洁)、猫蝶闹春(耄耋谐音,为老人祈寿)、渔樵耕读、出将人相等等,不乏居室主人的情趣追求,因此常有“七分主人三分匠”的说法。
山西宅院的八仙雕刻通常采用的是暗八仙手法,将民间传说的八仙所执宝葫芦、铁拐杖之类的神器嵌入长栏、门饰,祈求八位仙人暗中保佑。在宅院中最常见的是六合文化,形式上就是以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