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总结提升

走进我们的姓氏活动总结

发布人:平毅发布时间:2015-06-10 16:18:12

 

为配合学校本次文化节主题:中华魂·炎黄情·精英梦,五一班的选题为走近我们的姓氏。

为搞好这次活动,一开始便制定了较详细的活动方案。本次活动共进行了四周。

第一周:介绍有关姓氏的资料,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分好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表。第二、三周:根据研究计划表开展各自的研究:了解姓氏的相关知识:姓氏的起源、数量、分类、容易读错的姓氏、姓氏图腾、姓氏排名等;走访身边的英模,了解同姓名人和以姓氏命名的发明、发现等;了解姓氏的开发利用并制作PPT进行班内展示。第四周:组织小组汇报研究的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姓氏背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通过查找资料,明白有关姓氏的起源、数量、分类、容易读错的姓氏、姓氏图腾、姓氏排名、同姓名人、姓氏的开发利用等。明白相关社会现象,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探究调查的能力。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民主意识、科学意识、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养成了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形成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首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姓氏的资料,准备参与项目活动的东西。并分好三个小组。

带领领同学们阅读学习网站相关资料,书籍《百家姓》,制作相关PPT,电子报、手抄报、画了自己的姓氏图腾,并在网站上完成了五年级的交流话题。在活动的第一阶段:利用制作精美的 PPT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并进行了方法指导确定了展示形式:图画、小报、照片、实物、文章等。

在第二阶段:计划实施阶段

1、学生从网上和书籍搜集自己的同姓名人,了解以姓氏命名的发现、发明等。

2、准备好数码相机,利用节假日,采访身边的劳动英模,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第三阶段进行了学习成果展示。每人制作了并在班内展示了姓氏追踪溯源的PPT,制作了电子报和手抄报布置了班内的展板,这些展板内容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画面精美,部分同学画了自己的姓氏图腾。在文化节开幕式上,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查找明代服饰的资料并创作出解说词,在家长的支持下购买或租借了服装,为了达到服饰和发型的统一我利用午休时间带他们去流行美编梳了秀发,取得了较好的展示效果。

精心组织和编排了国学《论语》的展演,达到了知识性和艺术性的较好结合,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热爱。还和五二班老师一起精心准备了两个班的辩论赛,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我们班的同学们通过参加中国传统文化节之姓氏追踪溯源的项目学习活动,既收获知识又得到了能力的提升了动手能力正如学生在活动总结中写到的:通过学习我对姓氏了解的更深,“姓”这个字是由“女”和“生”组成,可见姓诞生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之前是随母姓的。

现在的人们经常把“姓”和“氏”放在一起,但是古时候“姓”和“氏”却不一样,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姓的来源有很多种,最典型的来源一个是上文中说的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落名称而来,另一个是无上光荣的皇帝赐姓!赐姓也是姓氏的主要来源之一。

说到皇帝赐姓,我倒是知道几种皇帝赐姓的原因,一是安抚降将,二是褒奖有功,三是以示恩宠。看来皇帝赐姓也有着很大的意义呢!

相比姓来讲,氏我了解的就不是很多,通过这次活动才略知一二。

有关氏的类别,我知道了六种,一是以古姓命名,二是以官职名称命氏,三是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四是以职业技艺名氏,五是因赐姓、避讳改氏,六是因逃避仇杀改氏。

有关姓氏的文化数也数不清,当然不是我一个月能全部了解、记住的,但是我会尽自己所能,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去探索一个个令人痴迷的精彩。”

姓,标志着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它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中华民族的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蕴涵极深,几乎每一个姓氏都演绎着一段生动的故事。大部分小学生对姓氏文化接触较少,了解不深,但姓氏又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进行《走进我们的姓氏》项目学习活动,可以给学生探究姓氏文化提供了探究空间,通过姓氏研究,了解姓氏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根”的意识,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学生的家国意识,让姓氏研究成为学校很好的教育资源。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自己的姓氏来源、迁徙过程、同宗历代名人等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极大地提升了姓氏自豪感,他们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姓氏竟包含着这么多的知识,这事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