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中高年级单元整合教学 -> 董泽华《水乡印象》 -> 研讨课反思

研讨课反思

发布人:董泽华发布时间:2016-05-31 17:53:36

      著名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一文中写到: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朗诵时真是悲歌慷慨;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的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从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是:老师讲课应充满感情,入情入理,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才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着认同这个理念的思想,在设计单元整合研讨课《水乡印象》时,加入了朗读展示环节,作为交流的一部分。同时,引入群文阅读的理念,增设一篇与《水乡行》、《威尼斯的小艇》相关的文章,余秋雨的《白发苏州》共同阅读分析。当然,本着个性化的考虑,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去做的,包括课程日志《这些年,我走过的水乡》,也是如此。

教学设计几易其稿,力争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达到课时目标。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第一课时开始比较顺利,优美的水乡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自主学习因为评论问题给了支架,回答情况良好。展示的时候我是特意让学生读课文,背课文,我觉得这样才能够多读几遍课文。不过看情况,有的小组采取的齐读和齐背方式,有点不利于情感的体会。

第二课时再次读背这两篇课文,效果就好了很多,板书出示学生们写的讨论帖,分析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拓展了一篇和水乡有关的文章《白发苏州》和课内两篇文章品析比较。并且有一位同学完成了课程日志《这些年,我走过的水乡》。

总而言之,这是我在进行一种尝试,个性化占主要考虑方面,也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读课文,操作起来还略有生涩之感,要尽快熟练起来,不论是我,还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