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爷爷的朋友----教学反思
发布人:郭晓辉发布时间:2016-06-06 14:12:37
课后反思: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听课的有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和领导。本次公开课,我上的是一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灯塔爷爷的朋友》。尽管我有十几年教龄,但是看到有这么多老师和领导坐在后面,我不免还是有些许紧张,孩子们见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都表现得比平时积极听话许多,上课的时候也很遵守纪律。
此次公开课,我完全按照学校的4+2模式和我们班级孩子的年龄和个性设计了教学,但是我认为自己在紧张之余,对课堂的预设不够充分,所以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之后评课,各位领导和老师也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
我总结了一下,优点总结如下:
首先,大家一致认为板书设计新颖,的确,我考了到了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并考虑到,思维导图应该是形象直接的图画要比文字来得更为直观,所以就一句孩子们提炼出的关键词做了图画版的思维导图,使得孩子们对课文的把握更深刻。
第二,学生学习自主性突出,考虑到学习自主性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能力,必须从小开始引导教育,所以我十分注重锻炼孩子们的学习自主性,所以这堂课孩子们所呈现出来的还是较为理想的。
第三,课堂活跃、师生互动频繁,课堂节奏感很好。说道这个方面,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像一首好的音乐,不是只有亢奋迭起的高潮,还要有低沉柔缓的回旋。节奏感强烈的语文课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我们学校郭校长提出的4+2的这种教育模式:进入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提升,正好能够使得我们的课堂拥有了这种节奏感。
但是,此次公开课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感谢大家对我的提醒和建议:
第一,个性化目标体现不够明显,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学校头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目标,而我也是一直遵循学校的要求进行教学,我经过长期的了解和沟通,我们班级所有的孩子已经都很清楚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目标了,自主学习的时候他们都知道自己是要完成网站上的挑战一、二还是挑战三。加上我考虑到孩子们的自尊心,所以导致不ABC层的个性化目标不够明显,给听课的老师造成了困惑,以后要注意。
第二,齐读太多,语文课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所以朗读很关键,而我单纯的只是为了完成课堂目标,提高学习速度,而进行了减少了多样化朗读的环节,只请了一组学生上台分角色读课文,这点我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提醒自己,做到调整。
总之,这节公开课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让我知道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更进一步提高,在此谢谢各位老师的宝贵建议,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