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中高年级单元整合教学 -> 夏雪清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发布人:夏雪清发布时间:2016-06-06 16:00:45

14 白杨(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反复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简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能读准以下词语:人烟稀少、界限、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戈壁滩、分辩、抚摩、新疆。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能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茫茫 戈壁 浑黄一体 分辩 抚摩。

4.通过朗读认识白杨树的特点,知道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借物喻人的手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5.通过拓展阅读《女教师杨芳》,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的崇高理想。

6. 个性化学习目标:A 层学生完成全部目标,B层学生完成1、2、3、4,C 层学生完成目标1 、2、3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认识白杨树的特点,明白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的崇高理想。

学习准备

网络资源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反复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能读准以下词语:人烟稀少、界限、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戈壁滩、分辩、抚摩、新疆。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能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茫茫 戈壁 浑黄一体 分辩 抚摩。

4.通过朗读认识白杨树的特点,初步知道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5.个性化学习目标:A B层学生选完成目标1、2、3、4。C 层学生自主完成目标1、2,在组员的帮助下完成目标3 。

一、进入情境。5分钟

   1.你们见过白杨树吗?出示图片。

   2.简单介绍白杨树。白杨树也叫大叶杨,是北方一种常

见树种,它高大挺拔,抗沙耐旱,生命力极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白杨》。

3.揭题板书:白杨

二、自主学习。15分钟

1.默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认读以下词语:

人烟稀少 界限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戈壁滩 分辩 抚摩 新疆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能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茫茫 戈壁 浑黄一体 分辩 抚摩

4. 借助网络资源(学习资源——背景介绍)学习课文,并在交流中心发表评论第2.3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全班交流、展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知道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3.通过拓展阅读《女教师杨芳》,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的崇高理想。

4.个性化学习目标:A 层学生完成目标1 、2,B层学生自主完成目标1,在A层学生的帮助下完成目标2,C 层学生完成目标1。

一、进入情境。5分钟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白杨》这一课,四年级时我们还学习《古井》,在《古井》中,我们知道了作者表面上实在赞美古井无私奉献的品格,实际上确是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白杨》也是这样一篇文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作者表面上是在赞美白杨,实际上是在赞美谁呢?

二、合作交流

1.组内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组内检查词语认读,组员之间互相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

茫茫 戈壁 浑黄一体 分辩 抚摩

3.全班交流“交流中心问题2.3”题。

预设一:

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戈壁: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

分辩:辩白,注意与“分辨”的区别。

 

预设二:

2.白杨的特点:高大挺拔、生命力顽强、哪里需要就在那里扎根的特点。

它有着坚强、不软弱、无私奉献的品格。

 

预设三:

父亲第一次是表情是“出神”和“沉思”,因为他看到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第二次是“微笑”因为他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树的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际上是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第四次是“又陷入了沉思”,他他由树想到子女,从自己的现在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他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祖国边疆的建设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三、拓展提升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白杨,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赞美白杨生命力顽强、甘于奉献的品格,实际上是在赞美广大扎根边疆、为祖国边疆事业做出贡献的建设者,歌颂他们为了祖国需要而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借物喻人)

实际上,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白杨、像父亲一样的人,阅读文章《女教师杨芳

 

设计意图

复备

 

 

 

 

 

 

 

 

初步达成目标1、2、3、4的学习

 

 

 

 

 

 

 

 

 

 

 

 

 

 

 

 

 

 

 

 

 

 

 

 

 

 

 

 

 

达成目标1

 

 达成目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