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学习资源

鸟类迁徙

发布人:崔淑珍发布时间:2016-10-17 08:00:44

 

1、什么是鸟类的迁徙?

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春天它们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过寒冬,生物学家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大多数鸟类会有规律停下来休息和进食。

2、鸟类为什么要迁徙?

以燕子为例,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并且它们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所以燕子就飞到南方去寻找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所以,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引起的事物短缺。

3、依据这种习性,可将鸟类分为三大类。

1)留鸟 终年在同一地区生活,没有迁徙现象。如乌鸦、喜鹊、麻雀、野鸡、老鹰等。

2)候鸟 由于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场所,它们冬季在南方越冬,春秋又飞往北方繁殖,如家燕、大雁、野鸭、天鹅,这类鸟在越冬区称为“冬候鸟”,在繁殖区称为“夏候鸟”,而在往返迁飞途中过境的鸟称之为“旅鸟”。燕子、大雁、杜鹃、黄鹂、天鹅、野鸭   斑头雁 棕头鸥有迁徙的特性。

3.)漂泊鸟 一般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往往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环境区间,随食物变化而改变栖息场所,如啄木鸟和山斑鸠,它们夏天生活在山林中,冬天则迁到原野觅食和越冬。

4、鸟类迁徙的路线?

鸟类在飞行时,即使路途再漫长,它们也很少会迷路。原因就在于它们有自己的“导航系统"。在飞行过程中,它们会利用很多东西来为自己导航,如地标、太阳的角度、星星、气味,甚至还有地磁场。

5、一些不迁徙的鸟,随着天气的转冷,鸟类身上生长出一层细细的绒毛,这样可以抵御寒冷.白天,鸟儿寻找食物,夜晚回到巢穴将头埋在翅膀下,可以过冬,在北方,一些鸟类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下都可以安全过冬.

6、研究的结果表明,许多鸟类都进行季节性迁徙。在古北区陆地繁殖的589种鸟类中有40%的种类,总共大约50亿只鸟,每年要飞到南方去越冬,这还不包括在本区内迁徙的鸟类。在加拿大繁殖的雀形目鸟类有160种,其中120种进行迁徙,占75%

7、鸟类的迁徙往往是结成一定的队形,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迁徙的距离有近的,也有远的,从几公里到几万公里。最长的旅程可要数北极燕鸥,远到1.8万公里。此鸟在北极地区繁殖,却要飞到南极海岸会越冬。在迁徙时,鸟类一般飞得不太高,只有几百米左右,仅有少数鸟类可飞越珠穆朗玛峰。迁行时飞行速度从40~50公里/小时,连续飞行的时间可达40~70小时。

 

8、许多鸟类在迁徙前必须储备足够的能量。这是对长距离的飞行的适应。能量的储备方式主要是沉积脂肪。脂肪不仅为候鸟提供能量,而且脂肪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也能为身体所利用。许多鸟类因储存脂肪而使体重大为增加,甚至成倍增加。例如北美的黑顶白颊林莺和欧洲的水蒲苇莺的体重一般为11克左右,但在迁徙前可达22克左右,所沉积的脂肪可供其飞行100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