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黄河颂 -> 学习资源

关于《黄河大合唱》

发布人:张建辉发布时间:2022-12-13 19:44:05

1938年11月1日,25岁的光未然与抗敌演剧三队一行在陕西宜川的壶口东渡黄河,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聆听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号子,心弦被拨动。一到延安,他还躺在病床上,就口授让人记录下这400多行气势磅礴的诗句。一部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经典从此诞生。当年冼星海一看到这部撼动人心的作品,仅用6天时间就完成诗与乐的完美结合。

指挥家严良堃半个多世纪以来,究竟指挥演出过多少次《黄河大合唱》,可能连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但每次一拿起指挥棒,他都激动不已:“这部气势磅礴、宛转激昂的作品如此牵动人心,在于它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和不竭的生命激情。”

《黄河大合唱》不仅在中国传唱,早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战火烧到缅甸的时候,光未然就带领缅甸华侨战工队(文工团)在缅甸各地进行反法西斯的巡回演出,压轴的节目总是《黄河大合唱》。1949年,宋庆龄亲笔题词赠送乐谱给加拿大多伦多玛希音乐厅。1949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在庆祝会上,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英语演唱了《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从此以后,《黄河大合唱》在全世界唱响。2001年9月14日,纽约世贸中心被炸后三天,在美国政府下令默哀不准举办音乐会期间,纽约市长特许美国各地的华人集合在纽约演唱《黄河大合唱》。著名指挥家严良堃亲临指挥,抗敌演剧队老队员陆原的儿子、美国大都会签约演员、著名歌唱家田浩江领唱《黄河颂》。演出后谢幕三次,观众不走。这正是一个象征:《黄河大合唱》永远不会落幕,永远会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