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发布人:何悦灿发布时间:2023-06-07 18:01:11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祖母抚养,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将“不可随众行恶”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后来他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还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还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
罗素一生著书71种,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代表作品有《西方哲学史》《我的哲学发展》《幸福之路》《自由之路》《哲学问题》《数学原理》等, 在95岁高龄时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人们称赞他“把精湛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大众并用来关心大众”。知识取之于人们的生活,又无私奉献给生活中的人们,这就是伟人的气度和襟怀。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他曾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他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仍不改初衷;1920年8月,罗素访问了中国,他一贯同情被压迫民族;1954年12月,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人类面临的危险》的广播讲话,严厉谴责氢弹试验;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和他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进行反核武器的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在晚年,他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