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教学内容

精讲领学+合作研学-赏花

发布人:康津津发布时间:2023-10-10 15:13:37

鲁迅的老朋友:

一、《阿长与<山海经>》

关键词:长妈妈、福橘、长毛、“三哼经”
 
    通过记叙儿时“我”与保姆长妈妈相处时的几件事,着重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刻画了一位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纯朴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长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喜欢切切察察,在床上摆“大”字,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愚昧无知、不拘小节

②农历正月初一要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阿长与〈山海经〉》)——迷信、唠叨

③给“我”买带图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朴实善良、仁厚慈爱

④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爱孩子

二、《藤野先生》

关键词:东京、樱花、仙台、“胶菜”、讲义、解剖、裹脚

    文章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并记述了自己受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①衣着简朴,有时会忘戴领结。——勤俭、不拘小节

②添改“我”的讲义。——关心学生、认真负责

③纠正“我”的解剖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④关心“我”的解剖试验。——尊重不同文化、没有民族偏见

⑤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情况。——认真求实、注重调查

三、《范爱农》

关键词:范爱农、电报、光复、报馆案

    在日本留学时,“我”与范爱农在同乡会上为要不要发电报痛斥清政府残忍杀害徐锡麟一事而发生争执,“我”认为他“很可恶”。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时又遇到范爱农,两人冰释前嫌,谈起各自的经历,并回忆了在东京产生误会的根源。武昌起义绍兴光复之后,“我”做了师范学校校长,他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在报馆案风波中,范爱农追求革命却备受打击迫害,监学的工作也被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什么事也没得做。后来,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他却因酒醉落水淹死,“我”疑心他是自杀。

①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自尊心强、重情义

②拍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倔强耿直、愤世嫉俗

③当监学兼教书时很勤快。——追求进步、负责

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关键词:何首乌、赤练蛇、“美女蛇”、“张飞鸟”、捕鸟、画画

    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展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前半部分写“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我”跟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后半部分选取行礼拜师、问“怪哉”虫、大声读书三个片段来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枯燥乏味中却充满乐趣。

五、《琐记》

关键词:衍太太、吃冰、《天演论》、《时务报》、中国袜

    作品开始回忆了“我”和衍太太相处的几件事(吃冰、打旋子、偷母亲珠宝),后面讲述了“我”为寻找“别一类人们”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以及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①挑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琐记》);催促“我”在父亲弥留之际呼喊,让父亲不能安心离世(《父亲的病》)。——多嘴多舌、心术不正

②鼓励孩子吃冰、打旋子,怂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对自己的孩子却要求严格。(《琐记》)——自私虚伪、表里不一

六、《无常》

关键词:迎神赛会、活无常、城隍庙、东岳庙、“阴司间”、吊死鬼、科场鬼

    描述了“我”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七、《五猖会》

关键词:迎神赛会、《陶庵梦忆》《鉴略》

    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出发前,父亲却命令“我”背书(《鉴略》):“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

八、《狗·猫·鼠》

关键词:仇猫、“落水狗" 、隐鼠

    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们在交配时的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它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九、《二十四孝图》 

    作品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

十、《父亲的病》

关键词:名医、陈莲河、药引、“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高王经》

    文章重点回忆少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情景。父亲因得了水肿而求医,却被陈莲河等江湖庸医耽误去世,体现了江湖庸医的无能,他们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开一些像“败鼓皮丸”之类的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了金钱。

①用“蟋蟀一对”“败鼓皮丸”等稀奇药物为药引——故弄玄虚

②认为舌乃心之灵苗,建议父亲用一种在舌上的丹——愚弄病人

③认为医能医病,不能医命,让父亲请人看一看冤愆的建议——封建迷信、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