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茨威格简介
发布人:郭素英发布时间:2025-02-26 12:28:06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富裕犹太工厂主家庭,卒于巴西佩特罗波利斯。青年时代在维也纳、柏林学习哲学、文学,1904年获博士学位。遍游西欧、北非、印度,及中、北美洲等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维也纳战争档案馆工作。1917年至1918年在苏黎世参加反战活动,成为著名和平主义者。1919年至1934年居住在萨尔茨堡。1938年流亡英国并取得英国国籍。1941年移居巴西佩特罗波利斯,不久与妻子在住所自杀。
茨威格的文学创作涉及小说、传记、随笔、诗歌、戏剧,还是出色的翻译家。主要的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感情的混乱》(1927)及《马来狂人》(1922)。茨威格自杀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象棋的故事》(1941)是作者最成功的中篇小说。通过一名叫B博士的乘客在一客轮上与国际象棋冠军对弈并将其击败的线索,引出B博士一段受纳粹迫害、在单独监禁中偷偷研读棋谱以致精神分裂的故事;提出发人深思的主题:有文化教养的人如何在愚昧、野蛮的强权面前维护自身自由。作者影响最广泛的作品是内容带有传奇色彩、以小说体裁记叙12个著名历史事件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1927)。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是一部心理自白小说,描写一位军官出于同情与一位瘫痪女子订婚而酿成悲剧的故事。
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主要从精神体验出发,抓住具有创造力的文坛大师、著名思想家和历史人物的行为,着从心理角度探究人物的行为动机,从而使读者在了解人物的心理过程中,理解其行为和作用所产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茨威格的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和19世纪强调资产阶级独立个性的自由主义。他认为历史便是伟大人物的成功和失败。这种世界观还体现在其遗作《昨日的世界》(1942)中。这是一部记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维也纳乃至欧洲风貌的回忆录。其他主要作品有反战诗剧《耶雷米亚斯》(1917),
歌剧脚本《沉默的女人》(1935),诗集《银弦》(1901)、《往日的花环》(1906)等。茨威格的大部分小说和部分传记已译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