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6+1课堂三备两研制度若干要求(新)
发布人:张建辉发布时间:2025-07-28 20:42:50
高效6+1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前,关键是备课。每一节课的备课,均需经过分头独立初备、集体研备和个人复备三道工序,是为“三备”,其中集体研备又分为集体备研和同侪互研,是为“两研”。“三备两研”既是高效6+1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也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分头初备
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均需提前数天进行独立初备,独立初备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匹配的教师教学用书,分析学情,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初备手稿(初备手稿撰写要求另文规定)。初备手稿须由教师本人亲笔书写,且须复写一式两份,一份在初研之前由年级部收齐,交教务处检阅,另一份用于集体研备。
二、集体研备
集体研备在“三备两研”中承上启下,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定向把关的作用。
(一)集体备研
1.基本要求
(1)集体研备的主要任务是研定每一堂课的《课堂导学提纲》。
(2)集体研备一般要在上课前两天进行,集体研备时间不少于一节课。
(3)备课组长必须提前充分备研,集备时必须把控好时间,不能前紧后松,也不能前松后紧。
(4)集体研备必须分环节、按顺序进行,即在组长主持下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环节地进行,每个环节教师的发言均需按照先新后老的顺序进行(组长也可视情况无规律跳号),前面发言者说过的,后面不重复,别人发言时,他人不插话,最后备课组长对大家的发言进行总结。
(5)发言者要充分准备,语言准确简练,不拖泥带水,确保高质量。
(6)组长要管理好整个集备全过程,其间应穿插点评,表扬肯定。
2.备研流程
(1)研究课程标准与学情
(2)研究确定学习目标及其分解
(3)研究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4)研究“导”环节:
通过什么内容、何种形式和手段,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学习本节课内容,需要向学生进行哪些提示。
(5)研究“思”环节:
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文本上的哪些内容;进入“思”几分钟后下发《课堂导学提纲》。
②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列出哪些提示,准备哪些铺垫。
③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观察分析哪些现象、识记默背哪些内容、理解掌握哪些知识。
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发现问题,激起学生探究未知的欲望,并把疑惑和问题写在课堂导学提纲空白处,以备“议”环节与同学讨论。
⑤研究“议”环节:
研究预设讨论内容,在“思”的基础上,采用何种形式、讨论哪些内容和达到何种程度。小组讨论一般不超过4个问题。
⑥研究“展”环节:
要写明“展”的具体题目、“展”的具体方式和要求(预设展示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思维量,应避免长题干和计算量大的问题)。
⑦研究“评”环节:
要写明教师通过何种教学手段,突出哪些重点内容,补充哪些课外知识,总结哪些规律方法,夯实哪些基础知识,以及使学生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启迪。
⑧研究“检”环节:
研究如何围绕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当堂所学进行整体回顾,反刍内化,自我建构,以及“检”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⑨研究课堂板书设计内容
3.任务分配
最后2分钟,备课组长给组员分配供题任务、指定下节课《课堂导学提纲》编辑主笔。
(二)同侪互研
即同伴之间互相研究。在时间、形式上不作统一要求。
三、个人复备
个人复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备研和同侪互研之后,教师个人要对自己的初备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发现差距,查阅资料,充实完善自己的初备手稿。
2.充分备“展”,模拟“展”环节学生在自由展时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备“展”上0做足文章,以免被“挂”在讲台上。
3.集体研备之后,结合自己所任课班级的学情和自己的优长,对课堂导学提纲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进一步的创新完善,为授课做好最后的准备,须在第一次上课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