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学3B
			
				第七周教学设计----光的传播
				上传:崔淑珍(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6年03月28日      状态:正常
			 
			
			
			      
| 教学内容 |                 7、光的传播 | 
| 教材分析 | 本课从一天的生活倒入,寻找光源,帮助学生认识许多物体能发光;我看见了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证明光实验直线传播的。并启发学生用材料证实光的直线传播。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如何利用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 
| 学情分析 | 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在思维上,但是逻辑性不强,所以在实验前寻找依据,这样实验操作才更有意义,同时考虑不周全,实验时容易手忙脚乱,因此我专门设计实验报告单。 | 
| 对应课标目标 |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 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 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 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 学习目标 | 1、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2、结合课本、生活经验,能够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3、通过小组交流,能从多个方面验证实验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直线传播的正确性。 4、A、B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 | 
| 重难点 |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难点。 | 
| 教学准备 | 教学准备: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 
|                               教 学 流 程 | 设计意图 | 复备 | 
| 一、进入情境:(4分钟) 头脑风暴: 列举生活中多种能发光的物体。 个性化:尽量让c层同学回答,让b层学生补充。   二、自主学习:(11分钟)  活动1:联系生活,寻找光源,并进行分类。  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  2、小组内交流,并选出一名学生准备代表本组进行展示。  我们把这些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根据教师提示把学生找到的光源分成天然光源、人造光源两类。  4、一只手电筒和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下面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用这些材料证明你的猜想。一起讨论讨论! 谁来说说?下面同学们就试试吧!   5、学生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学生汇报、演示实验。 适当评价鼓励并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个性化:学关注c层学生的看书情况,适时提问。A层同学可以体现多种方法。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一只手电筒和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下面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用这些材料证明你的猜想。一起讨论讨论! 谁来说说?下面同学们就试试吧!  2、学生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学生汇报、演示实验。 适当评价鼓励并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个性化: a层同学能说出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直线传播,并且能够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          C层同学能说出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直线传播。   四、拓展提升:(4分钟) 学习科学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学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个性化:保证C层能通过观察想象,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   更快进入情景。         初步达成目标1、2、3.                         巩固强化目标1、2、3.                 巩固强化目标1、2、3.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