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模块1反思

“用项目进行教学”之感想

上传:赵颖(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5月11日      状态:正常

这是第一次接触“英特尔”课程培训,整个课程都充满着新鲜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的教学术语,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和较新的思维模式,乍一接触时,还真有点消化不了。后来又经过重复的学习和思索,脑子里对这些理念和术语逐渐了解、理解和认同。
 

模块一的主题是“用项目进行教学”,它告诉我们什么是项目,项目的优势和目的,项目如何结合单元教学应用到我们的课堂,什么是好的项目设计,以及如何设计我们的项目。这个模块可以说是这整个课程培训的概括和起始篇,学习后我有很大的收获和感想。

1.   从“项目的单元由一些重要问题驱动,这些问题将课程标准、高级思维,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句话,我深刻地体会到项目的含义和作用。项目能产生更多课堂学习机会,使得学生学习内容和范围都发生有意义的改变。21世纪,学生不再应试教育的奴隶,在新形势和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有多重角色和身份,比如:问题的解决者、决策者、调查者、记录者。在这样项目教学和培养下的学生,日后才会在21世纪具有核心竞争力。

2.   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课程框架问题”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性评价”这两个主题,因为这是我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中所欠缺的环节。“课程框架问题”是将知识与生活层面相结合的重要桥梁,又是围绕大概念(big ideas)整合高级思维的重要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评价”,帮助老师真正了解学生、合理的设计、开展并检验课堂教学活动。

3.   过程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过程中的评价使得学生的思考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可视的。它能让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前的想法,有意识地(而非随意地)思考并理解学生在“发展通道”中所处的位置,并相应地设计教学

4.   差异化教学:因为之前我在教学中,基本是以班级的平均水平来制定课堂标准和学习目标,只是在课堂实践中,对待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差异化要求而已。希望在这个模块,我能学习到差异性教学的策略以,如何给学生创建学生支持材料,以及在课堂实践中如何更好地为差异性教学做出调整。
5. 教师不是授课者,而是助学者!

    总之,今天是收获颇丰、大开眼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