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我的单元计划

我的单元计划

上传:张可(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5月07日      学生评价:4星      状态:正常

 

单元描述:

本课程中我将要开发的单元主题是“分数的认识”(第一、二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科:数学+拓展+信息技术。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想法,分数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小寿星的角色,在自己的生日party上给小朋友们分发蛋糕,首先利用网络平台等技术手段自学,认识整体“1”的概念,以及“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意思。每班分成六个小组,以一名同学操作,组内共同交流想法的形式将教师准备好的固定数量的食物平均分给组内每名组员,同时对框架问题进行探索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了解到分数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需要分数所带来的准确性。最后每个小组以小组讨论汇报表及小组展示的方式描述在项目学习中的收获和想法。

课程标准:

知识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

数学思考: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会读、写,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能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

数学思考目标:思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小组讨论中有条理地思考框架问题。

解决问题目标:结合具体事例,在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分数的过程。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日常生活中,凡事准确无误,怎样做到?一定要这样么?

单元问题:在生活中,你怎样使用分数?自从使用了分数,你的生活有变化么?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有哪些?你是整体中的部分么?
 
内容问题:
1、“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1、认、读、写一些分数,你可以么?

2、单位“1”和自然数“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3、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

4、用分数来表示整体的一部分,你会么?

评价时间线:

项目学习开始前           项目学习过程中                      项目学习结束后

K-W-H-L图表              学习日志、小组讨论汇报表           小组成果展示(PPT、演说)、 项目学习评价量规表

 1、项目开始之前,在个人日志中上传“K-W-H-L图表”,其中已知一栏用来评价学生对单元的准备情况,评价学生需求,从而激发对“想知”内容的思考,并记录在表格中,进而在“怎知”版块对如何进行项目学习进行策划,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学知”,记录获取的信息。

2、  在之后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定期提交学习日志,反思理解程度,随时进行自查。同时教师可以监督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不偏离主题。小组讨论后提交小组讨论汇报表,把小组讨论的进程和结果进行汇总,用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高级思维与21世纪技能。

3、通过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对单元最终理解程度。通过项目性学习评价量规进行自查,评价学生的各项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 其它年级.1班:王花粉  评价:4星    2014-05-07 11:06:09

    很清晰可操作性很强

  • 其它年级.1班:韩旭丰  评价:4星    2014-05-07 09:29:08

    基本问题是不是应该简练一些,语言的叙述有待严谨。评价时间线设计合理,值得我学习。建议再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