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我的单元计划

人与人之间怎样和谐相处0508

上传:贾惠云(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5月07日      学生评价:2星      状态:正常

单元计划模板

单元作者

姓名 

贾会云

学校名称

精英未来学校

学校地址

石家庄市东岗路75号

所在省市

河北省

单元概览

单元标题

寓言  《陶罐与铁罐》

单元概述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正确看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在此项目中围绕此主题来采用话剧这一活动来表现出来,学生在此活动中承担编剧、导演、化妆、演员、观众评审员等角色来共同努力来完成话剧这一作品。

涉及的学科领域

语文  跨学科:信息技术--历史--化学

年级年级三年级

 

单元指向的年级水平   

所需课时数 

例如4次40分钟的课,

单元教学基础

针对本单元的课程标准

相关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2)......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于阅读:

(3)......能初步归纳课文内容的要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4)能明白这则寓言的表现手法。

关于课外阅读:

(5)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和儿童读物

(6)能理解所读内容的要点,有自己的体会

(7)能做阅读摘要,能根据阅读内容写出一点自己的体会

关于写作:

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写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内容;写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能根据一定的情景展开想象,用文字表述想象内容

关于口语交际:

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

能根据要求独立地完成小报的编辑,能以说相声形式表达故事内容。(4)应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问题,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有合作的意识,能在集体活动中关心他人,互相探讨,共同发展

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的多种修辞手法,初步学会欣赏古诗。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阅读,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白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正确认读会写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4、能够展开想象,树立正确观点,能采用课本剧手法把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

5、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方法,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项目学习,掌握一定自主学习的技巧

2、在同伴的共同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在小组内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提出有意义的见解,帮助同伴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3、通过展示作品,能概括、清晰地把这个寓言故事介绍给大家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的弱点,正确看待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去看待问题并正确处理。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3、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团队协作的精神读、协作作业,能找到与单元项目相符合的资料,并能通过图文对照,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团队协作的精神

 

基本问题 

人与人之间怎样和谐相处?

 

 

单元问题

你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内容问题

1.《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是谁呢?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2.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你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评价计划

评价时间线

 

 

 

项目学习开始前

项目学习实施过

  项目学习结束后

 

 

 

 

 

 

 

提问检测预习情况,向学生澄清学习期望。

分析学生了解内容的情况

 

 

设定学生识别目标,达到目标策略。

利用K-W-L图表,记录学生的预习情况。

 

 

非正常观察和随时记录,在自主学习过程,要随时做好记录。

学习日志,把每个学生情况做好总结。

进展评价问题进展,要求学生按顺序完成,学生可以监控自己的进步。

 

小组评价量观,共享成果,集体点评。

完成K-W-L图表,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测验,掌握学生所学的内容,并做好验收。

反思随笔,做好每个学生的记录。

 

 

评价概要

 先以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诊断评估,再以头脑风暴形式提出问题“人与人之间怎样和谐相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做好记录,形成评价量规,完成K-W-L图表。

前需技能

 开始本单元之前学生应该具备的概念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课前一天:1.幽默谈话,语文学习要多读书。2.预习《陶罐和铁罐》,理解字义词义,会写生字。

 

                                      第一节       感悟角色

  

   观看录像,通过猜想表情、模仿、赛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第二节       选择角色 ,分角色对话

  1.在探究性阅读中体会角色,初步感悟寓意。在言语实践深入领会课文寓意。小组分配任务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要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读完后可以再互换角色练读,尝试不同角色不同的语气、表情,以体会角色不同的性格)

    2.讨论课文寓意,联系生活谈一谈,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小组汇总讨论结果。       

                                      第三节        实践: 课本剧 

1.小组商议,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图形组织,列表,时间表,故事板或使用集体讨论的形式来策划他们的课本剧。

2.在学生具备了最初的构思之后,回顾文章的重点并要求学生确保在他们的故事里包含了这一重点。学生在博客中写作和发表他们的作品,并对故事联系生活进行反思。

使用伙伴反馈表 整理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在故事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建立一个班级的维客和其他人分享他们的工作。

 

                                    第四节      表演    总结

总结
回答基本问题人与人之间怎样和谐相处?对该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在他们的日记中记录他们的答案。提醒学生整理尽可能多地例句和引文作为得出答案的证据。之后,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分享他们得出的结论。

附加的拓展训练
在第四节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制作宣传册,并详细介绍他们的活动。

 

    

为差异性教学所作的调整

 

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需要帮助的学生

1.指导学生会认会写生字。2.指导个别学生会正确流利读课文。(提供不同形式的书面或口头指导,提供鼓励。)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普通学生 

 

普通学生

1.让学生分享这则故事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能进入角色对话

   4.联系生活谈“怎样看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5.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与同学分享自己学习成果。

 

 

有特殊才能/天才学生

天才学生 

1.让学生组织课本剧的排练:(场景设置 、音乐选定......)

单元教学所需材料和资源

所需硬件 (勾选所有需要的设备)       

 照相机 

 计算机

 数码相机 

 DVD播放器

 网络连接

 激光盘片

 打印机 

 投影设备 

 扫描仪 

 电视

 录像机 

 摄像机 

 视频会议设备

 其他      

所需软件 (勾选所有需要的软件)

 数据库/电子表格 

 桌面出版 

 电子邮件软件

 百科全书光盘

 图像处理 

 网页浏览器

 多媒体 

 网页制作 

 文字处理 

 其他      

印刷材料

课本、课程指南、故事书、实验室手册、参考资料等 

补充材料

为了实施你的单元而需要订购或汇集的必需物品。为课程学习而特别配备。不要包括所有教室里必备的日常用品。

因特网资源

支持单元实施的网址(URLs) 

其他资源

实地考察、实验、特邀嘉宾、导师、其他学生/教室、社区成员、学生家长等


附件:评价工具档
  • 其它年级.1班:韩旭丰  评价:4星    2014-05-08 09:12:03

    学生范例的设计有个性,以话剧的形式展示。建议整篇是不是很长,学生能不能顺利的展示完成。

    • 其它年级.1班:贾惠云    2014-05-08 09:42:36

      确实感觉有些长,希望学生挑战。

  • 其它年级.1班:郭晓辉  评价:0星    2014-05-07 09:31:55

    问题:1,单元概述不够凝练;2框架问题是否有符合布鲁姆高级思维层次?3课时是多少?优点:1课标清晰;2学习三维目标明确。建议:框架问题可以参考布鲁姆高级思维金字塔进行修改。

  • 其它年级.1班:柴萌  评价:0星    2014-05-07 09:18:39

    1、单元概述中应该减少学习过程的描述,增加单元具体内容的知识。2、过程和方法需要在具体一些 整个单元计划设置合理,符合21世纪技能的标准。各个环节调理清晰具体

  • 其它年级.1班:王苏  评价:4星    2014-05-07 09:11:35

    问题一:这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合适?二:学习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第二条能否得到评估。三: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监控自己的进步? 评语一:学习目标紧扣学习标准。二:框架问题设置合理。 建议:本单元的课时设置为两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