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课程学习反思

想成为好老师,得先做一个好学生

上传:薛曼(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5年11月06日      状态:正常

 

   

五天的培训结束了,不知是为了庆祝我们解放了,还是觉得我们学的还不够好,想把我们留住,2015年的第一场雪伴随着我们的不断敲击的键盘声飘落了。

V10,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一个刚开始让所有老师茫然,懵圈的超大信息量的培训,结束了,或者不能说是结束,而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开始。

五天,我们从老师转化为学生,我们被灌输了很多平时教学中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框架,我们茫然了,接受了,理解了,学习了,受用了。

我的单元计划经过不断的修改,反思,再修改,再反思,可能最后还是不太完美,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对我以后的课堂有了非常大的期待。

从这次培训中我感觉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生活是那么多样多彩。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也要随之改变,教具、书本、理念都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必须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适应适应社会,适应潮流,才能不断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对于《21世纪技能》我最感兴趣的是修改单元计划,计划的最初制定可能有一些盲目性,在后续的学习、反思、复备中,单元计划可能会有不妥之处,要根据教学的变动来及时得条件和修改单元计划。

框架问题的设立,是一个让我刚开始很头疼的一个环节,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反复琢磨,反复修改,然后还跟张主任不断的探讨,思路终于清晰一点了。

课程框架问题鼓励学生应用高级思维技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核心概念,为组织事实性的信息提供框架。课程框架问题的组成是1.基本问题,是一个宽泛而开放的问题,指向大概念和持久的理解。基本问题常常跨越学科,帮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2.单元问题,它是直接联结单元的开放性问题,支持对基本问题的研究。3.几个内容问题,它是基于事实的、有确定的正确答案的具体问题。

再有就是多元性评价,以前评价都是老师一人包了,现在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来评价,让小组之间来评价,并且把评价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随时发现自己的问题,还有助于小组之间的合作,增加学生之间的配合度。

整个培训过程都围绕着21世纪的信息技术技能,我们的课堂被信息化充斥着,老师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机能,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来完成学习。我们每节课都要用到PPT,每做一个PPT我们都需要打量的而上网查阅资料,选取有用知识,PPT不仅能够展示图片、视频,超链接网站,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PPT贯穿整堂教学,明晰学生思路。

 培训结束了,我们的思绪还没结束,大家一起为以后的教师生涯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