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课程学习反思
课程反思
上传:贾惠云(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5月12日 状态:正常 <精华>
学习反思
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段时间的培训,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明白了21世纪技能、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框架问题、多元评价之间的关系。现阐述如下:21世纪技能是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而课程标准又决定了每个学科的学习目标,21世纪技能、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的学习目标具有指导作用。学习目标又是制定框架问题的依据,框架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框架问题是教师制定多元评价方法的依据,教师利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监控学生项目开展情况、评估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
其次,我知道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是由几个重要问题引导的,这些问题将课程标准、高级思维与真实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课程框架问题鼓励学生应用高级思维技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核心概念,为组织事实性的信息提供框架。课程框架问题的组成是:1.基本问题,是一个宽泛而开放的问题,指向大概念和持久的理解。基本问题常常跨越学科,帮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 2.单元问题,它是直接联结单元的开放性问题,支持对基本问题的研究。3.几个内容问题,它是基于事实的、有确定的正确答案的具体问题。在设置问题时,应该考虑本学科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就拿语文来说,语文学科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体现,那我们在设置项目学习中的基本问题时应该是以人文性为主,并且了解头脑风暴中的核心词语,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很是重要。
再次,要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学生的学习。利用技术手段,确定最合理的学习目标。信息量的暴增,教育目标的多元解析,新课标中对人的成长的关怀,都要求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指向21世纪技能的学习目标。只有合适的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过高或是过低的目标,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浏览许多资料,查阅许多的网站,借助博客、论坛等协作方式才能完成。只有依靠技术手段,才能获得科学的评价。教学成果的体现,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离不开技术手段的应用:数据的统计要用过信息技术,分析和展示要用到信息技术,策划及反馈,也要用到一定的技术。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所以,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才能获得及时科学的评价。使用何种技术,应取决于该技术在支持所需内容和学习目标方面的优势——适用于学生项目的工具有:演示文稿、出版物、维客、博客等。教师的作用就是利用上述技术在恰当的时间或环节上给与学生恰当的技术支持;及时有效的技术性评价能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策略,以达到更好的学校效率。
最后,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在进行前要有诊断性评价,要明白学生实际情况。 2、重视学习各阶段中的形成性评价。3、重视终结性评价。
总之,我们在培训期间学会了如何用项目进行教学,并且用心设计了单元教学,在设计中突出了自主合作、差异性分组、信息网络等学习方式,在一次次的分析案例又一次次的修改单元过程中来制作评价需求,制作单元实施计划,以为学生的成功做出规划。学习充实而快乐,愿我们把学习的成果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预祝自己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