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课程学习反思
课程学习反思
上传:陈梦华(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5月12日 状态:正常 <精华>
经过六天半的紧张学习,在今天我们终于完成了英特尔的教育培训,在这六天多的时间里,体会到过茫然,感受过失望,但最终还是在一步步的学习中成长了自己,充实了自己。
模块1用项目进行教学,探究如何做一个课程设计者。通过阅读“单元作品集范例”我发现了教学中的“人性化”,在课程之前,我们首先要在总的教育教学标准下,进行单元概述,设定框架问题,建立评价机制再实施教学过程。在课堂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明确框架问题,设置合理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在教学中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设置评价机制。在课程现场适当的进行调整,让课程适应于不同需要的学生。将项目整合到单元中,并优化自己的单元。
模块2设计我的单元,本模块主要回答说了“怎样设计课程框架问题才能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如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先依据《21世纪技能》的要求确定课程标准,并进一步设定学习目标。课程框架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学生在框架问题的指导下,由具有局限性的书本知识过渡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实际参与和体会中完成了高效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学生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悖学习目标并及时修改学习计划。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或进度,更适应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在这学习中,我逐渐理解了“项目性学习”的含义,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也开始完成自己的单元计划,在对框架问题的反复修改中,体会项目学习的意义。
模块3基于网络合作学习,本模块主要回答了“如何使用网络支持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和“ 如何确保你和你的学生负责而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这两个问题。在支持教和学方面,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或小组谈论问题,我计划为学生设置的聊天工具是:qq和微信,应用广泛且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操作。为了时刻了解学生们的进度,防止学生偏离主题,也为了学生能时刻反思自己同时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交流设置:班级日志等。在确保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解决学生在网络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块4 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本模块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将因特网整合到我们的单元中并与学友分享了我的的想法。我们针对自己单元中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创建一份学生范例,学生范例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例模型,它体现了《21世纪技能》中对学生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和批判性的思维。
在模块5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对21世纪技能学习的评价。这些21世纪技能贯穿于所有的学科,对学生一生的成功都很重要。我们研究了如何在单元中运用评价量规和检查表来评价内容学习和高级思维。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单元的概述、框架问题以及评价工具。各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小组也在问题与意见中慢慢完善自己的单元作品。其中郭晓辉老师、冀老师和姚瑶老师展示让我收获最大,郭老师和姚瑶老师的评价工具设计得非常具体且可行。冀老师的教学过程很详细,且环环紧扣指向目标。
模块6的主题是支持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本模块的具体任务包括:共享学生范例和评价,在与结对的学友共享评价策略、学生范例和评价工具之后。我将所得到的反馈完善了学生范例和评价策略;研究适合所有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就要把课堂尽可能地还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们会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创建支持学生学习的支架 ,首先我们了解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掌握他们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了解他们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或所具有的潜能。在学生学习之前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支架”也就类似于学生范例,学生现在支架下进行学习,再学会自己建立支架,此时我们要意识到的问题是,“支架”必须基于解决现实问题,而项目性学习正好满足了这一点。
模块7为单元实施做好准备。在本模块中,我们探讨了在单元实施中如何应用课程框架问题;探讨如何应用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支持教学实践,然后创建了相关的文档、演示文稿或基于网络的资源;策划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单元计划,并创建管理资源以支持学生利用技术完成单元学习任务。
模块8展示单元作品集,经历了认真、艰苦的学习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和学友庆祝结业了!在这个模块中,你们一起共享单元计划及其支持文件,同时分享学友的学习成果。
六天半的学习,收获颇多,我想它一定会让我一生的教育事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