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上传:陈梦华(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7月10日      学生评价:2星      状态:正常

 

《惊弓之鸟》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反复诵读,体会故事中的生活哲理。

2、通过对这一课文的了解,喜欢积累成语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独立完成任务,学会学习。

2、在小组内相互学习,共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在讲台上展示学习成果。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学习本课的十五个生字。

 

 

 

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

怎样学习成语故事?

【单元问题】

成语故事一般都有哪些特点?

【内容问题】

1、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觉得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为什么这只大雁不用箭就能“射”下来?

4、“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本义是什么?

5、人们经常用“惊弓之鸟”来比喻怎样的人?

 

 

 

 

 

 

学习

一、           情景导入(5分钟)(计划学习)

大家还记得“囫囵吞枣”的故事吗?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成语,又包含着一个故事,那我们就简称它为“成语故事”。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在古时候,人们出去打猎都会用到弓箭,可是就有这样一个人,只用弓不用箭就能把天上的大雁“射”下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创造和维护有效的学习环境)

二、           自主学习(15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     ) (     )。 

2.注意语音语速,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觉得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为什么这只大雁不用箭就能“射”下来?

(4)“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本义是什么?

(5)人们经常用“惊弓之鸟”来比喻怎样的人?

3.仔细朗读课文,看你是否认识PPT上的这些字,并试着给这些字组词。

(鼓励和支持所有学生学习)

三、           合作交流(15分钟)

第一部分(交流):

1.同桌三人分角色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五人一组,讨论第2题的两个问题,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展示):

1.开火车抽查字词拼读,组词。

2.三人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小组派代表针对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4.某一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或为他们进行补充。(优点+缺点+建议)

(评估学生学习、多元评价)

第三部分(教师总结):“惊弓之鸟”的本义是指受过弓箭惊吓的鸟不容易安定,现在人们用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会害怕。比如:小明的爸爸从外边喝完酒回来就会打他,所以小明每次见到爸爸回来就成了惊弓之鸟。

(理解和组织学科内容)

四、 拓展提升(5分钟)

1.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选择一个或两个写到一张精美的纸上,在班里进行展示。(作业)

 

 

初步达成情感目标

 

 

 

达成目标二(1),初步达成目标三

 

 

 

 

达成目标二(2)达成目标三

 

 

 

 

 

 

 

 

 

达成目标二(3),加强情感目标。

 

 

 

启 示

惊弓之鸟                成语故事 

                              

                                            本义    运用   启发

 

 

 

 

 

 

 

 

  • 其它年级.1班:徐学红  评价:0星    2014-07-10 13:35:28

    符合我校教学理念,好!

  • 其它年级.1班:陈怡如  评价:5星    2014-07-10 10:00:14

    内容详尽,框架问题的设置十分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