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翻转课堂
我的翻转课堂
上传:田丽亚(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5年09月17日 学生评价:3星 状态:正常
在三年级教学平均数时,我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尝试,将数学活动和数学问题在课前让孩子们先初步思考。
一、课前进行了分组进行了投沙包的活动,又将其数据设置成了一个数学问题“让孩子们当裁判区分两个小组投包的成绩”,在校园网上每一个学生能表达自己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也能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调整课上的教学。
1、评选谁是最合格的小裁判。
1)再次读统计表中的信息,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教师整理前期中几种不同的方法,全班交流、讨论。
A第二组人多,总分就高,所以第二组成绩好。你认为合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B既然人数不同,就把第二组去掉一个人,这样做可行吗?
C对于人数不同的组,怎样比?
3)通过交流明确人数不同是一种客观情况,不能改变原组的数据。
4)有这样的一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
第一组: 第二组:
(8+7+6+7)÷4 (9+8+5+3+5)÷5
=28÷4 =30÷5
=7(个) =6(个)
请学生代表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来计算呢?
生:我们是用第一组投中球的总个数除以这个组的总人数算出来的。
师生归纳计算公式(板书):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回头看,进一步的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让学生用两组的平均数和全组的每一个量对比,发现平均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代表一组的平均值。(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移多补少”的方法。)
信息处:张建辉老师 2015-09-19 20:30:18
“将其数据设置成了一个数学问题“让孩子们当裁判区分两个小组投包的成绩”,每一个学生能表达自己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学生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个活动是在课上完成的,还是在课下完成的?
其它年级.1班:田丽亚 评价:0星 2015-09-22 13:32:41
重要的技术支持我竟然没表述清楚,这个数学活动问题是在校网论坛中出现的,是在课前进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学情
其它年级.选修课:马超 评价:5星 2015-09-22 11:08:19
田老师的问题设置的非常详细,具有层次感,学习了!
其它年级.1班:关春华 评价:4星 2015-09-21 16:45:53
翻转课堂确实可以让我们的课上时间更加充裕,更加方便老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