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评价目的

我的课堂评价

上传:魏晓晶(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5年10月22日      学生评价:5星      状态:正常

    学习了这一章节,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形成性评价,不仅是便于老师在课堂学习中检测到每个孩子的进度,而且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对自己的学习程度有清晰的认识。在一年级4班的语文课上,我也使用了一些评价方式,如下:
 
                   《一起歌》自主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

我需要做到:准确、流利、美美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借助拼音朗读,或者请求同学、老师帮助!) 

    评价:我得了(   )颗☆   
2
、认读字词:(借助课文)

我需要做到:(1)认读课后生字并标上拼音 

  (2)文中圈出好词语 

评价:我得了(   )颗☆

3、提升任务:

我能够大声且准确的读出下面的词语。☆☆☆(   

     孩子   男女   拉手   黑白   靠一起   全世界  
     心连心 起                    
                         起床  
     起立   歌曲   唱歌   男生   和平   和睦(mù

全心全意   全体  连线   边界   一生一世

一心一意   大吃一惊   全神贯(ɡuàn)注(zhù)


   如果上面的任务都完成了,那就赶紧进入小组检测吧!
   一级分组——二级分组

    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我们采用的阶梯式的评价方式。
    一年级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很多学生在上学之前已经有些不少的识字基础,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我也是变换过很多方式,之前是搭档合作,但是程度较差的孩子以及自律性较差的孩子总是不能够兼顾到,课堂秩序很乱,而且也达不到相互检测的目的。所以,前几天开始试验了这种阶梯式的评价方式,每组3人,由组长(A层同学)带领,组长和B层同学为一级分组,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一级分组的成员先互相检测课文朗读和生字认读,两者都过关后,一起帮助二级分组(c层同学,一般是程度较差及自律性较差的孩子)进行过关检测。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还有不一样的要求。还在探索中......
  • 其它年级.1班:张云娜  评价:5星    2015-10-28 10:31:16

    阶梯式评价方式,让学生各置其所,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知识得到充分检测,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