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的适当性运用

上传:程玉卓(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5年09月17日      学生评价:0星      状态:正常

    看到这个题目,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在我的学科教学中,我都运用了哪些技术来支持我的教学呢?可能你让我说,我也能说出好多,例如学习课文时我会让学生去专题网群中查找课文朗读,在学习生字时,我会让学生借助生字树来自主学习,这的确帮到我不少,但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孩子的信息化需求是远远达不到的,在我想尝试新的课堂模式时,技术的应用其实成为了我的一个瓶颈,我不知道该如何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将他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举个例子:

   在讲到美丽的呼伦湖时,我让学生按照网站的要求去完成自主学习的要求,孩子们有的在借助电子课文读课文,有的在学习生字,但结果却是他们忽略了文本本身的美感,这是电子书所不能给我们的。而且计算机本身速度上也拉低了孩子们的效率,最后的结果就是整节课看着孩子们很热闹的在学习,可一检查才发现,有的课文都读不下来。于是我又尝试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讲解时采用面授式,结果这节课孩子们一直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着每一项任务,我们在分析课文,在反复朗读课文,效果却很好。

   在上学期,学校进行了教师的考核答辩,在讨论课堂时,王校长给我的提示是要更加的关注孩子,我理解的是对孩子的课堂跟踪式评价需要及时和有效,但在我使用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孩子的评价存在虚假性,例如在《美丽的呼伦湖》这课,孩子们的自我评价表为:

自主学习

一、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挑战吧!

1.朗读课文:一遍( )、 两遍( )、 三遍(  

2.朗读课文:正确( )、 正确流利( )、正确流利有感情()

3.划分自然段,标上段号,课文分    自然段。

4.圈画出不认识的词语:已圈画( )、没有不认识的( )

二、自己认读以下词语:(会的画V,不会的画X)

方圆( ) 镜子 ( )镶嵌( )内蒙古( )草原( )

增添( ) 湖畔( )牧民( )跳跃(   ) 低飞( )

撒网( ) 冰雪( )宁静( )迷人( ) 身体( )

美丽的呼伦湖( ) 碧波万顷( ) 辽阔的草原( )

迷人的色彩()     蔚蓝的湖水( ) 悠悠飘荡( )

白茫茫的冰雪( ) 童话般的世界() 

    我看着孩子们自我评价都为学会了,可在我检查时却完全不同。所以我在写这篇反思时,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信息技术本身是个好东西,但需要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去适当是运用,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 其它年级.1班:陈梦华  评价:0星    2015-09-22 16:31:18

    每天甚至每堂课我们都会使用技术,可是怎样的技术能更好的支撑我们的教学值得思考!

  • 其它年级.1班:于丽洁  评价:0星    2015-09-21 18:02:38

    低年级的孩子需要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配合才更加能发挥出“4+2”的效果。

  • 其它年级.1班:平毅  评价:0星    2015-09-18 09:16:13

    利用好信息技术会给自己的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

  • 其它年级.1班:魏晓晶  评价:0星    2015-09-17 11:16:57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我问一个孩子生字都认识了吗?他说都认识了。可是,我让他一读全是错的。这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他真的不认识,不知道正确的读音是什么?二是对于目标的认识还不够准确,不知道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老师的要求。所以就自己做主了。 个人的观点:首先应该训练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一步一步教给他什么是正确、流利,怎么做才是有感情等等。使他真正学会了如何评价再放手。 另外,在自我评价中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棒棒哒。这就需要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做好把关,有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主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做到每一个同学都能够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再加上全班交流时的巩固加深印象,即使自学时不会的同学也能够达到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