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技术应用
混合式学习中技术的应用
上传:刘锦宜(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5年09月22日 状态:正常
混合式学习技术的选用应该和学习的内容及要求有关系。如果是文章的分析、写作的学习,可以采用网站,对综合性学习可以使用视频、发起群聊等方式进行。
网站交流:例如我们日常的教学,针对每一课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回答问题,并进行交流,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
模块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生命的的美好。背诵相关的段落和诗歌和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一、进入情境
本单元作品丰富,其中涉及到哪些著名作家和著名人物?
朱自清 海伦.凯勒 汪国真 普希金 阿炳
你对这些作家作品有怎样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模块,进一步了解作家,理解作品。
二、自主学习 |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结合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深入理解课文,在“合作交流——文章内容”交流中发帖,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1.作者以《匆匆》为题,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读了课文后,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2.作者“单凭触觉”就感受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为什么“那些视力完好的人却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对展现在面前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事物却无动于衷”?
3.面对生活中的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
4.“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
5.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联系课文内容,欣赏《二泉映月》,说说阿炳借琴声倾吐了怎样的心声?
(三)再次阅读本单元的几篇文章,思考这几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言之有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最欣赏文章中的那些词句,为什么?
在“合作交流——品词析句”交流帖中发帖,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1、 速度快的同学浏览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贴,发表评论,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四、拓展提升
交流从每篇课文中你收获了哪些生活的道理? |
视频学习,如颐和园游学活动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观看记录片,发表评论,完成初步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