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日志 -> 教学实践与研讨
《小乌鸦和妈妈》教学反思
上传:魏晓晶(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5年11月20日 状态:正常
《小乌鸦和妈妈》教学反思
《小乌鸦和妈妈》是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与其他的几篇文章不同,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小乌鸦如何回报爱的故事。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课文和拓展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的爸爸叫焦尼》进行组合,以“爱”为主题,希望通过文章的阅读和感悟,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表达爱。
第一课时,主要进行文本《小乌鸦和妈妈》的学习,朗读课文、扫清字词、初步理解文本。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配备电脑,所以,我们就按照平时语文课的学习,进行借助课本的自主学习,然后进入到小组讨论。对于每一步的学习,都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机制,以便学生能够非常清晰的了解到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的学习程度是怎样的,能不能试着达到更高的标准。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非常有序的进行着学习,并且很认真、很仔细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评价:朗读获得了几颗星、小组交流是不是有成效、有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看着孩子们积极投入学习的身影,我的心里是欣慰的,欣慰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在小组中进行团队合作、如何包容和帮助别人……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更加准确的进行自我评价?想起之前和张主任交流时说的一句话:评价机制的使用是为了最终的不适用,最好的课堂时,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现在我们的课堂,老师的主导地位依然明显,如何达到最好的课堂,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的道路。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实现的!!
第二课时原本的设计是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或《我的爸爸叫焦尼》,体会文中的爱,最后学习表达爱。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而且因为没有电脑,不能图文并茂,对于识字量较弱的孩子,困难较大。所以临时改变策略。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来感悟这两个故事。在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又重新解答了单元开题时的问题:爱是什么?在整个课堂中,孩子们随着情景的变化、语气的变化,感受着爱的传递,总是能在细微之处发现爱。我们的“爱”之树不断的开枝散叶:
课堂的最后,我们一起分享了张赫程和胡邸岩上周的周记,恰巧也是关于表达爱。最终,孩子们明白:爱,不仅仅是用语言表达;爱,在于我们每一个小小的举动。
恰逢周末,给孩子们布置了作业:
1、将你的爱传达给自己的亲人。
2、再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的爸爸叫焦尼》,将你的感悟写下来!
期待孩子们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