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日志 -> 基本内涵
浅谈对“4+2”教学模式的理解
上传:刘海泉(其它年级.在职教师) 上传日期:2017年05月18日 学生评价:0星 状态:正常
通过今天一个上午的学习,我对我校的“4+2”教学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与了解。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我校“4+2”教学模式是以多元智力观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导--主体型教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我校“一对一环境下数字化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当前教育规律及教育潮流走向的新型教育模式。“4+2”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及个性化学习的本质:
1.进入情境:学生通过情境信息,了解学习原因、目标、过程,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
2.自主学习: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依托教师提供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动手实践、主动探究、自主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个性化建构过程。虽然此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但是学生也可以求助于家长、同学。
3.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在学习共同体的的合作互动,拓宽、加深、内化有关知识,掌握有关工具,完成知识的社会性建构过程,达成学习目标。但是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建构意义,达成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合作意识及交流、表达能力,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网络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是三个不同层次的交流活动。
4.拓展提升:学生应用已掌握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高级思维,锻炼21世纪核心技能。
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凸显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功能:
1.创设学习环境: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搭建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包括补习前需知识、导入学习情境、告知学习目标、建议学习过程、促进交流合作、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架、个别化调整、促进成果发布、提供评价工具、组织实施评估等9大助学事件。2.组织与调整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价,适当调整教学活动(包括内容、方法、进度等),进行个别化指导,并围绕共性问题组织全班的交流讨论,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4+2"模式的可操作性强,突出了与信息技术间的学科整合,它自身的课程评价体系与标准也很容易被教师们学习与接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对这一模式及其相关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掌握运用。
其它年级.1班:尹旭 评价:0星 2017-05-18 14:02:46
网络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是不错的交流形式。认同。
其它年级.1班:高梦凡 评价:0星 2017-05-18 11:48:44
Root老师对“4+2”教学模式的理解十分有条理,能够详细展开论述就更好啦!
其它年级.1班:王茜茜 评价:0星 2017-05-18 11:45:55
刘老师的解说很详细,条例很分明,以后可以借鉴借鉴。
其它年级.在职教师:刘海泉 评价:0星 2017-05-18 11: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