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日志 -> 基本内涵
“4+2”教学模式再探——音体美组
上传:韩冰(其它年级.在职教师) 上传日期:2017年05月18日 学生评价:0星 状态:正常 <精华>
“4+2”教学模式是精英未来学校近十年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借鉴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结构及杜郎口“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参考《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相关专著,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双主型教学结构理论所提出的一种“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具体为:“4”(学生):进入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提升;“2”(教师):组织和调整教学、创设学习环境。
首先,这就将学习化作一个意义建构、协商和体验真实情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引导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鼓励学生展示的开放式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很大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展示抢着上、回答抢着说、无论是组里小环境还是学校大环境,都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在该过程中,教师作为助学者,承担着创设学习环境与组织调整教学两大任务,具体体现为学生补习前需知识、导入学习情境、告知学习目标、建议学习过程、促进交流合作、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架、个别化调整、促进成果发布、提供评价工具、组织实施评估等内容。
第二,该模式下的教学过程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进行。“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即由教师创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一环境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第一,每位学生拥有一部数字化学习终端,如笔记本电脑、平白电脑、智能手机;第二,提供能够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课程;第三,不仅包括教师、同伴、家长、导师和教练,也包括个人学习网络、学习社区、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伙伴,还包括知识建构工具、信息管理和传播工具及信息、数据、资源等。
第三,该模式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个性化教、学”。一方面,“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强调了如下几层意思:1.个性化教学注重实现教师个性化的教;2.个性化教学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3.个性化教学注重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个性化学习”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个性化学习是指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而采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内容、起点、进程、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过程;第二,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和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第三,个性化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教育与学习的本质区别。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需要基于其特殊性来进行的。比如,不同学生可以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需在情境的感染与作用下产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甚至疑问、学生通过交流可获得多边信息且产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产生对开放性问题的独立思考。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助学作用引导学生获得学习体验呢?在这一问题上,设置切合主题且具有感染和影响力的探究性问题、提供数字化且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设计多元评价策略、设计衔接自然的教学环节以及承上启下的衔接语,等等。
那么基于此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更多地应注重学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基于其认知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认知发展,以及是否对学习任务之余的延伸学习产生兴趣;对于教师的评价,则更多地应该关注其在学习环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学组织与调整方面的层次、条理性上。
总之,“4+2”模式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环境以及能帮助理解和记忆内容的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个性化教学、学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与实践的。
信息处:张建辉老师 2017-05-18 15:52:20
其它年级.1班:武素璞 评价:0星 2017-05-26 09:05:15
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引导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分析的非常好
其它年级.1班:尹旭 评价:0星 2017-05-18 15:57:25
我们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的人。而不仅是学习知识。让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