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日志 -> 基本内涵

“4+2”教学课堂模式初探 ——五彩石

上传:张新艳(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7年05月18日      状态:正常      <精华>

    4+2”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我校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及智力多元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双主型教学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的提出的。智力多元教育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而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双主型教学结构理论即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理论。我们的4+2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丰厚的理论支撑,它的每一个环节的科学设置都能从以上理论中找出相应的支撑点,这种课堂模式为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下面我对4+2”教学模式进行一下详细的解读。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对一环境下的个性化4+2”教学模式的定义:“4”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的四个环节,即;进入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提升;“2”,是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使学生能有效开展一对一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创设学习环境、组织与调整教学两个方面。

其次,新范式下的学习活动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自我成长着。4+2”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活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总的来说,可以仍用“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过程”来概括。具体来说,“4+2”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活动实践化;2.内容精简化;3.资源多元化;4.学习个性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信息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在新范式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过程”也是情境的一部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拥有对学习过程的“知情权”,否则,有目的的学习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为了做到既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建议学习过程”,一方面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迁移”给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将更多的过程调整权交给学生。

最后,作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新范式下的演变,学习目标有着如下一些与传统教育目标迥然不同的特点:1.多元目标取向的整合;2.目标设定的跨学科;3.学生对目标设计的参与;4.目标来源的丰富性;5.关注学习者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