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研讨 -> 分数的比较大小
三1班数学“8.3分数大小的比较”听课日志
上传:段一飞(其它年级.在职教师) 上传日期:2017年05月20日 学生评价:0星 状态:正常
一直久仰赵静老师的大名,今天有幸可以听到赵老师的精彩课程,受益匪浅。赵老师将课堂设计分为五部分:
一、进入情境
赵老师在孩子们学习新知前,首先回顾“旧”知识,加深巩固上节课的内容。赵老师创造性的将学生们带入“吃披萨”孩子们的课堂,孩子情景模拟参与“吃披萨”的数学情境中,热情高涨,积极思考背后谁“吃披萨”多少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
在课堂情境引入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点燃后,赵老师马上引导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们自主思考。同时,我注意到赵老师的一个特别亮点:她在给孩子们自主思考学习时,强调了限时,增加孩子们课堂的注意力,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和执行力。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在今后教学中借鉴。
三、合作交流
学生仨人一组,自主思考后,开始分组探讨。赵老师细心地引导每个小组成员,照顾不积极参与的学生。交流解题方法、过程、结果。在小组回答问题时,每个成员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为了避免其他小组的可能会因为不是自己组所讨论的问题,事不关己的不参与课堂,赵老师在其他小组回答问题时,其他小组也要学会聆听,对所存在的疑问或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以进行发表,探讨,质疑。这样的课堂能真正做到每个学生都在参与课堂。最后赵老师总结知识点,对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探究。
四、课堂总结
赵老师继续引用大家“吃披萨”的情境,来回忆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重复,巩固新知,课堂气氛活泼有序。
五、拓展课堂
习题练习部分,赵老师鼓励大家数形结合,一题多解,同时又再一次强调了“限时”做题法,再一次培养孩子们的时间观念,改掉拖延的不良习惯。时间观念的培养是赵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课堂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浇灌花朵,让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震撼。
对于赵老师的课,除了敬佩就是震撼,赵老师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榜样,这次听课修正了我以前很多的传统观念,静下心,把每一个细节做好!